SiC高温压力传感器综合应力仿真及可靠性分析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an9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硅材料的性能限制,硅基压力传感器无法正常工作在大于120℃的高温环境,然而SiC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温度性稳定和鲁棒性强等特点,使其能够应用于600℃的高温环境。尽管SiC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已经应用到在极端恶劣测量环境中,但极少对其进行综合应力研究和失效机理分析。本文主要从高线性度SiC圆柱结构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的设计和分析、SiC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综合应力仿真分析和失效机理分析三个方面来对传感器进行研究。首先,为了提高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的线性度,设计了一种高线性度SiC圆柱结构电容式压力传感器模型(TCCPS model)。TCCPS model采用二氧化硅材料作为介质接触层,可解决随着压力增大,极距减小导致的线性度较小的问题。研究发现,TCCPS model在非接触状态下灵敏度伟0.9011,在接触状态下的灵敏度为0.9708。可知圆柱结构SiC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具有很高的线性度和鲁棒性。其次,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对芯片级和封装传感器开展了综合应力仿真分析。单一应力包括温度、压力和冲击;多应力耦合主要包括温度与压力耦合以及温度、压力和振动的综合应力。通过仿真得到传感器上形变、应力和应变的分布。综合应力环境仿真中,芯片级和封装级传感器的电容漂移分别为1.0153%和0.9919%,同时,在耦合的极值处,传感器封接层的最大应力和最大应变增量分别为27MPa和1.3×10-4μm/μm。上述有限元仿真分析,可获得到传感器在各种应力环境下零漂、最大应力和最大应变的变化规律,可用于形成传感器的可靠性的评价方法。最后,采用制备的传感器样品开展测试试验,进而深入分析传感器的失效机理。输出特性测试表明,传感器在非接触区和接触区的线性度分别为0.9261和0.9603,灵敏度分别为0.1524 pF/KPa和0.0673 pF/KPa,最大迟滞为0.0114%。再分别通过恒温疲劳、随机振动、正弦扫描振以及冲击振动等实验来监测传感器的零点输出电压变化。经过分析可知,传感器恒温疲劳的零漂为0.11075%,冲击振动试验后传感器的零漂为0.10768%。综合分析各种环境应力下传感器结果表明,传感器的零点输出漂移均小于1%,样品结构无破裂现象,满足设计指标。
其他文献
创客教育的目标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青少年培养成具有创新思维和操作技能的创新型人才,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国基础教育,将创客教育的理念融入到传统课堂教学中,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小学开设Scratch创意编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为探索创客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结合提供了可能。在信息时代,进行自我创新与自主学习已经成为每个学生的必不可少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如何
目的:观察头针疗法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头针疗法治疗面肌痉挛3 例,并随机设针灸对照组31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为 77.42%,治疗组疗效
随着医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病人在接受结肠镜检查时,要求在舒适且比较安全的条件下进行。一般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但由于芬太尼可引起胸壁、腹壁肌肉僵硬而致呼吸抑制。本次研
本文论述了采棉机驾驶员操作培训所采取的多种措施、培训新思路及努力的方向。
在AutoCAD中,利用LISP语言开发了绘制及编辑Word绘图菜单的箭头总汇中各式箭头的专用程序,并编制了绘制云状标注符号的程序.从而可以在AutoCAD的绘图中方便引入这些优美的图
During the tour, CEIBS set up Hong Kong chapter for their alumni association on August 26. To celebrate, there will be an alumni party in Shenzhen.
农业机械化物资和设备管理是农机化管理工作重要内容,做好农机物资和设备管理是保证农机化生产正常进行必要条件,是提高农机化经济效益关键环节。基于此重要原因,本文从农机物资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成为人民生活必要的组成部分,旅游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旅游目的地宣传显得越来越重要。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与传播作为目的地宣传的重要手段,受到
<正> 国家标准GB4728《电气图用图形符号》中的箭头有两种形状:实心箭头和开口箭头,见图1。其用法却往往未引起重视,甚至在电气图中混淆使用。本文将对这两种箭头的用法作一
生殖道感染是严重影响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本文通过对116例生殖道感染女大学生的治疗效果及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其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因素,探讨在校女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