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脱媒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 : 114次 | 上传用户:a9249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脱媒最早起源于美国。当时出现的现象是在存款的定期利率上限受到政府政策或其他因素的管制背景下,当出现货币市场利率高于存款机构的支付存款利率时,由于货币本身的逐利性,大量的存款机构的资金就会流向货币市场。而从更广义的层面看,金融脱媒更包含资金需求方绕过金融中介直接在货币市场利用短期融资工具而获得资金融通的现象。20世纪中后期的美国,“Q条例”的颁布使得大量存款为追求更高的收益而流出商业银行体系,从而使商业银行信用收缩、盈利下降,并最终导致商业银行经营遇到困难。随后在其他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如日本、德国、意大利、英国也相继出现类似的“金融脱媒”现象。金融脱媒最早出现在我国,应该要追溯到大约十几年前。直到最近几年,其才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从本质上看,“金融脱媒”是脱离银行这个传统金融介质的资金融通现象与形式,同时也是资金脱离银行信用中介进行的间接融资直接化现象。虽然目前银行业仍然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和垄断地位,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及金融创新技术的不断完善,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将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目前国内学者对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解释现象本身和定性分析,并未对证券市场和债券市场影响商业银行的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更没有利用实证研究对金融脱媒进行定量分析使得不能更具体了解脱媒的影响效应并采取合适的策略积极应对这一形势。因此,也就无法给公司管理者和有关监管部门提供更有操作意义的政策和建议。根据目前的统计资料可以看出:国外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约占其总收入比例高达36%以上,而中国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仅仅只占其收入总额不到20%。在国内银行业现有的资产结构中,信贷类资产一般占八成左右,直接导致息差收入在总收入结构中基本占据了八到九成的比例,使得国内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和利润增长在绝对程度上依赖于信贷资产规模的扩张,信贷资产规模如果出现缩水,银行将面临着极为重大的考验。因此,银行对于信贷业务的依赖性与依存度决定了“贷款与银行如鱼水不能分离一样”,而近几年随着我国信贷规模的相对紧缩,致使“金融脱媒”的现象愈演愈烈,银行业已将其视为巨大的挑战,引起业内广泛高度的关注。银行业在中国金融业中处于主体地位,是国家重点扶持和监控的行业,因为它关系到了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面对我国金融脱媒日益发展这一重要现实,就迫切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评价其对商业银行影响程度,并对证券市场和债券市场影响商业银行的因素进行研究,本文试图基于金融中介的理论解释,通过现实的经验数据对理论分析加以验证,对影响商业银行实际的效应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揭示,从而对金融脱媒背景下资本市场影响商业银行的具体效应,以及金融市场结构优化、利率市场化和资金配置优化等深层制度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创新路径选择的作用,做出基于一种新的理论假说下的系统回答。本文样本主要来源于《2002—-2011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2002—-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债券信息网。本文从中筛选出了2002年1月——2011年12月的存款余额、贷款余额、GDP、股票市场筹资金额、企业债发行规模、短期融资券及中期票据发行规模、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等六个指标的季度数据。本文将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on,VAR)及脉冲响应函数(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IRF)分析我国证券市场以及企业债、短期融资券、资产证券化等方面的融资规模对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即存、贷款的冲击程度。本文由四大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是导论,即第1章,主要介绍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现实意义、选题依据、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主要结论以及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等内容。第二部分是研究的理论分析和现实依据,包括第2章、第3章、第4章,首先阐述了金融中介及相关作用,进而基于对以交易成本为核心的传统金融中介理论、以风险管理和参与成本为核心的现代金融中介理论阶段和当代金融功能阶段等金融中介理论的分析,引出了这些理论对金融脱媒理论的指导意义,并从国外和国内学者相关研究成果两个层面全面阐述了金融脱媒的原因和效应,界定并介绍了金融脱媒与其主要的表现方式,再次从政府管制、技术发展、企业和居民投融资环境的变化方面来说明金融脱媒产生的原因,接着从存贷款的流失、中间业务比重增长和银行经营难度增加这三个目前银行业面临的最紧迫压力角度分析金融脱媒的现象对商业银行所产生的影响,随后根据我国商业银行制度演进与现阶段金融环境的更迭详细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功能发展历程。首先,将我国商业银行制度演进分成了四个发展阶段,并对应分析了各阶段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功能发展历程;其次,结合现阶段金融环境变化的实际情况、金融脱媒与间接融资直接化发展趋势,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核心功能的扩展与金融功能结构优化;最后,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脱媒背景下不同于其他国家商业银行的表现——中小企业纷纷“金融脱媒”,难以获得银行的金融支持,本章将从制度的层面分析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第三部分证券市场和债券市场影响商业银行因素的实证检验和分析,是论文的核心内容,包括第5章、第6章。通过实证分析,并利用向量白回归模型(VAR)、脉冲响应函数(IRF)实证分析结论表明: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多元化投资工具的逐渐普及运用及新的企业制度创新的逐渐推广,导致储蓄实现分流的渠道不断增多、速度不断加快、范围日趋扩大,越来越多的民间资金绕过金融中介机构直接进入流通领域,从而大大降低了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传统中介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第四部分主要是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即第7章、第8章。籍此,利用我国金融统计年鉴的经验数据,借助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脉冲响应函数(IRF)等统计分析方法,对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规模与证券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地验证。研究成果的创新性主要可概括为:第一,视角的创新。综观大量金融脱媒的研究文献,大部分是较为简单的介绍金融脱媒的起源及定性分析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未对证券市场和债券市场影响商业银行的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本文首先将金融脱媒与商业银行功能创新有机结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实证方法对证券、债券的作用进行研究,试图以一个崭新的视角开辟探究金融脱媒背景下商业银行转型的思路。第二,方法的创新。目前现有的研究文献基本是对金融脱媒进行定性分析,而较少对金融脱媒进行定量分析,尤其是缺乏脱媒对商业银行的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因此本文将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脉冲响应函数(IRF)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现代计量经济学实证研究方法对金融脱媒进行定量分析,以便能更好的掌握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具体影响,并采取合适的策略应对这一形势。首先,将上市公司首次发行新股、企业债、中期票据及短期融资券等融资方式定量化,得到相应的解释变量;其次,结合GDP的增长规律,分析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最重要的业务即存款和贷款这两项指标的冲击。第三,观点的创新。对金融脱媒下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功能创新的研究,既是深化我国金融改革过程中对实践途径的一次探索,同样也是中国经济金融理论完善与发展的一次理论探讨,对于我国推进金融改革的深化与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全文从当前金融脱媒现象入手,以商业银行功能创新为研究重心,通过分析商业银行功能创新的内在原因、形成机理,以及商业银行功能创新与金融市场结构优化等系列问题,试图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探求一条完善我国金融体系和深化金融市场的实践路径。总之,“金融脱媒”是金融系统改革所面临的不可逆转的潮流与趋势,必须正确与客观的分析当前形势,积极应对主动调整。转变经营观念,完善与健全经营模式,化“危”为“机”,促进各类型业务均衡发展,培养出新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银行业新的跨越式发展。唯有如此,才会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构建一个健康和富有竞争力的银行体系的目标。同样,我国银行体系现存的诸多问题当前最需要的也正是“标本兼治”。
其他文献
为了使垂直摇臂式喷头运行时处于最优水力性能状态,采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与响应曲面分析对喷头的可调工作参数进行优化研究。以配重与旋转中心的距离、工作压力和喷嘴直径为
池沼公鱼作为长白山区冷水鱼的一种,属于小型经济鱼类,能整体食用,加工方便,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经济价值高,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鱼类。
目的:研制用于治疗气血瘀滞所致痛经的中药——香归软胶囊,对其进行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药效学研究。方法:采用正交实验,优选囊皮处方及挥发油和醇提取工艺参数;利用平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PC)具有掺量低、减水率高、保坍性好、分子结构可设计等优点,已经成为今后混凝土减水剂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市场上聚羧酸系减水剂主要有酯类与醚类两大类,相
民航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日趋重要,发挥了其他交通工具所不及的重大战略作用。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国民航因基
从1980年开始增值税推行试点开始,增值税已经在我国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作为我国第一大税种,增值税管理的基础是普遍征收、各环节紧密衔接,形成一条增值抵扣链,任何一个环节
我国的能源结构是以煤为主,缺油、少气,基于这样的天然禀赋,当前和今后的很长的一个时期,煤炭作为我国基础能源的面貌不会发生改变,高效清洁的利用煤碳资源成为国家能源发展
电力工程建设发展迅速,并具有投资高、规模大、组织结构复杂、影响因素繁多等特点。项目进度管理是送变电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部分。本文分析国内外关于工程建设项目
主题酒店起源于国外,在国外已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近年来,主题酒店亦成为我国酒店业关注的焦点。主题酒店相对传统酒店而言,有很大的差异,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赋予酒店某种文化
城市作为人类的聚集中心和交易中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断涌现的过程:低效的城市管理方式、拥堵的交通系统、难以发挥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