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外贸易是否促进一国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界争论的焦点之一。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供给角度认为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剩余出路学说、大众商品学说、对外贸易乘数理论都从需要的角度支持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新贸易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从动态的角度支持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比较优势理论和“赫—俄”理论从静态角度分析国际贸易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增加各国产出;贫困化增长模型、中心外围论、李嘉图模型都认为对外贸易并没有促进本国经济增长;折衷理论则认为对外贸易既不是增长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到目前为止,我国经济学界还未提出一个独立的、有创造性的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但是经进十几年来的学习和探索,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我国出现的一系列贸易问题,学者们也不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做了大量实证分析。如1997年李文用经济增长模型论证了出口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目前,国内学者把东北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已有了一些相关成果,但是专门针对吉林省的研究成果却非常有限,而且大多是对单个产业的研究,研究方法也以定性分析居多,缺少定量分析的数据支持,很难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借鉴。本文以吉林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吉林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力图从实证角度,科学、客观地计算出二者的定量关系,以此作为分析问题的基础。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实证与规范分析相结合,运用计量经济学中协整检验方法,对吉林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对外贸易对吉林省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并对如何结合吉林省自身的现状和特点、发挥比较优势、寻找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进一步促进吉林省对外贸易拉动经济增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针对吉林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吉林省发展对外贸易、拉动经济增长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