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熔体除氢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dx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熔炼铝合金时,铝液容易以化学吸附方式吸收气体,而气体分子必须先离解成原子,才能被铝液吸附。单原子气体Ar、双原子气体N2、O2,多原子气体H2O(汽)、CO、CO2、CmHn(碳氢化合物)等气体,有的因其自身的惰性,有的因其分子结构复杂、分子体积大,不易离解成原子状态,而不被铝液吸附。只有氢在溶铝条件下,易于离解成原子态氢而被铝液吸附,也就是说,氢是唯一大量溶于铝熔体中的气体。并且,氢在固态铝中的溶解度很小(0.034ml/100gAl),在液态铝中的溶解度却很大(0.65ml/100gAl),这意味着铝在结晶时,会有氢气析出,由于不能完全排出而贮留在铝液内部,成为污染铝合金的主要杂质,直接影响产品质量,显著降低材料的强度、疲劳抗力、耐腐蚀性、应力腐蚀开裂性能和塑性,甚至会造成产品的报废。而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化的发展,特别是航天、导弹和电子工业技术的发展,对材料提出了轻质、高强、高韧等要求,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进行新型高强、高韧铝合金的开发与研究。有色金属及其合金虽然种类繁多,但是目前工业上最常用的还是铝及铝合金,铜及铜合金。其中,铝及铝合金更容易吸氢和氧化,因此,铝及铝合金液的净化问题更具典型性和迫切性。 本文就气泡浮游法对铝熔体除氢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查阅了大量文献,总结出改善其除氢动力学条件的基本途径有: 1.尽可能增加气泡数目,以增加铝液与气泡两相间的有效接触的比表面积; 2.尽可能减小气泡直径,并在不导致铝液面飞溅的前提下,设法增大气泡在铝液内的运动速度,以增大搅动强度,强化气液表面更新,提高其传质能力(增大传质系数K); 3.尽可能延长气泡在铝液中浮游的路程,以增加气泡在铝液内的停留时间,即增加气泡处理铝液的时间,从而提高除氢效率。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本文从三种改善途径着手,对除氢效果较好的旋转喷吹技术做了进一步改进,采用断续式进气方式来减小气泡尺寸,增大气泡的分布密度,延缓旋涡出现的时间,并根据动力相似理论对铝熔体除氢效果进行了水力模拟。关键词:铝熔体;除氢;精炼;动力学
其他文献
超连续谱光源作为一种特殊的光源,从一开始产生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目前,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其产生机理、理论模拟以及实验制作等方面,而就超连续谱作为光源的一般特性如时
本文综合运用样带、地统计、地理探测器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了1990年以来中国县域城镇化的时空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表明:①中国县域城镇化水平时空动态的差异特征显著,北方
吸引教育既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看待人与教育活动之间关系的观念,其实践意义表现为:现代教育的民主化趋向、师生交往的情绪吸引、自我意识的积极构建,以使教育过程为学生潜能的实
W波段波长短、频带宽,是重要的窗口频率,该波段器件体积小、性能好的特点使其具有许多现实研究意义。但国内的W波段器件研究受到加工工艺、材料等限制,其性能与国际先进水平
语言在历史演变中需要遵循下面两个原则:经济原则和准确原则。"个"和"头"是汉语量词演变过程最 能体现上述原则的两个量词。即"个"的泛化和"头"的分化。本文通过"头"的分化来
本文采用固相反应方法和脉冲激光沉积方法制备了Cr、Fe掺杂的ZnO以及Fe、Cu共掺ZnO稀磁半导体粉末和薄膜材料,系统研究了掺杂浓度、烧结气氛、烧结温度、沉积气氛等条件对样
采用湿化学法,对高镍正极材料LiNi0.8Co0.1Mn0.1O2进行不同比例的Co3O4表面包覆改性研究。利用XRD、SEM、TEM等测试手段对包覆前后样品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
范晔的《后汉书》对昭君出塞有“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的记载。晋人石崇的《王明君辞》奠定了历代昭君诗歌的悲怨主题,其情感内涵非常丰富,包含远嫁之悲、出塞之
大功率激光系统对光学元件的抗激光损伤能力提出了苛刻的要求,激光预处理能清除元件表面杂质,减少亚表面缺陷数量,提升激光损伤阈值。本课题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建立激光预处理
241Am是高燃耗燃料再处理废物中α放射性的主要成分。由于241Am半衰期较长,对人体危害较大,因此对含241Am的放射性废液的去污和回收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研究工作中,我们以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