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元件激光预处理技术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功率激光系统对光学元件的抗激光损伤能力提出了苛刻的要求,激光预处理能清除元件表面杂质,减少亚表面缺陷数量,提升激光损伤阈值。本课题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建立激光预处理工艺的主体流程,重点确定紫外激光预处理和CO2激光预处理的工艺参数,主要包括:1. HF酸刻蚀工艺研究。通过酸刻蚀处理,去除掉元件表面的抛光磨料(CeO2等)和亚表面缺陷(SSD),对较深的点状缺陷和划痕起到钝化作用。实验发现,用质量分数为1%的HF溶液对熔石英表面进行刻蚀,10 min后发现其损伤阈值从6.13 J/cm2提升到6.93 J/cm2。更长时间的刻蚀也能增加阈值,但是对表面粗糙度和面形的影响不可忽略。2.紫外激光预处理工艺参数研究。采用低于光学元件零损伤阈值(Fth0)的激光能量对元件表面进行辐照,可以对元件表面的杂质与污染进行清除,同时提前引爆低阈值点,消除电子缺陷。实验发现,紫外激光预处理虽然对刻蚀后的熔石英阈值提升不太明显,过度的处理甚至会降低损伤阈值(预处理能量密度小于零损伤阈值的60%时,阈值提升约10%,预处理能量密度超过80%后,阈值迅速下降)。但在预处理工艺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流程,紫外激光预处理提前暴露表面缺陷,减少了系统运行的风险,并为后续的缺陷修复工作做好准备。3. CO2激光预处理。CO2激光预处理是整个预处理流程的核心,波长10.6μm的CO2激光照射元件表面,致使表面局部急剧加热而出现熔化、流动和蒸发,熔融物在表面的流动使得亚表面的微缺陷愈合,达到提高损伤阈值的效果。本文通过控制CO2光斑的大小及能量密度,光斑在样品上的移动路径,达到不同缺陷的预处理目的。对于尺寸小于20μm的缺陷,可以通过直径4 mm的大光斑、全口径扫描的方式得到较好的修复。缺陷点尺寸大于20μm且小于80μm时,可以用直径约700μm的光斑在缺陷点上固定位置辐照,持续150-200 ms的激光辐照能够使得缺陷愈合。尺寸为80μm-500μm的缺陷,采用2 mm-4 mm的大光斑进行单点修复。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同一样品上集中大小不同缺陷的情形,这就需要结合扫描与固定点辐照两种方式。总而言之,针对不同大小的缺陷分布,可以采用多种修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达到目的。4.对CO2激光预处理后的烧蚀和应力进行初步探索,通过改变预处理作用方式和后续的退火工艺来尽力消除预处理所引入的负面影响。从实际使用的角度出发,离线的热退火工艺更加方便。CO2激光预处理后的样品,经过700-800℃,约3小时的退火处理后,残余应力得到很好的释放。退火气氛研究发现,在空气中退火,并对样品加以保护以防止污染的发生,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处理效果。
其他文献
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的负载能力是装置的一项重要指标,长期的现场数据和研究表明,光学元件表面广义疵病是影响装置负载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对表面广义疵病的检测和分析是控
可重构计算作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技术已成为国际上计算体系结构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可重构计算利用可重构器件,将软件实现的算法映射到硬件电路上以提高计算性能。它兼有软件
超连续谱光源作为一种特殊的光源,从一开始产生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目前,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其产生机理、理论模拟以及实验制作等方面,而就超连续谱作为光源的一般特性如时
本文综合运用样带、地统计、地理探测器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了1990年以来中国县域城镇化的时空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表明:①中国县域城镇化水平时空动态的差异特征显著,北方
吸引教育既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看待人与教育活动之间关系的观念,其实践意义表现为:现代教育的民主化趋向、师生交往的情绪吸引、自我意识的积极构建,以使教育过程为学生潜能的实
W波段波长短、频带宽,是重要的窗口频率,该波段器件体积小、性能好的特点使其具有许多现实研究意义。但国内的W波段器件研究受到加工工艺、材料等限制,其性能与国际先进水平
语言在历史演变中需要遵循下面两个原则:经济原则和准确原则。"个"和"头"是汉语量词演变过程最 能体现上述原则的两个量词。即"个"的泛化和"头"的分化。本文通过"头"的分化来
本文采用固相反应方法和脉冲激光沉积方法制备了Cr、Fe掺杂的ZnO以及Fe、Cu共掺ZnO稀磁半导体粉末和薄膜材料,系统研究了掺杂浓度、烧结气氛、烧结温度、沉积气氛等条件对样
采用湿化学法,对高镍正极材料LiNi0.8Co0.1Mn0.1O2进行不同比例的Co3O4表面包覆改性研究。利用XRD、SEM、TEM等测试手段对包覆前后样品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
范晔的《后汉书》对昭君出塞有“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的记载。晋人石崇的《王明君辞》奠定了历代昭君诗歌的悲怨主题,其情感内涵非常丰富,包含远嫁之悲、出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