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衍生的电催化剂及其在锌—空气电池中的应用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对能源的需求急剧增加,传统化石能源的储备量已经不能满足人类长期发展的需要。同时,传统化石能源大量使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全球变暖等问题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开发清洁能源并储存利用是当前人类社会面对的重要任务。锌-空气电池作为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能量转换与存储设备,具有理论能量密度高、安全无污染、结构简单、储量丰富等优点。目前,制约着其发展的因素之一就是空气电极催化剂的成本和性能。因此,开发低成本并且具有高活性的空气电极催化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微生物易于培养,通过繁殖可以短期内获得大量的原材料,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同时其丰富的形态也为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丰富的模板,并且其富含的多种元素也提供了丰富的掺杂源。基于此,本论文利用生产生活中常见且对人体无害的两种微生物,通过吸附、原位生长、热解等简单方式,制备了氮掺杂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并应用到锌-空气电池中。探究了催化剂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结构对于催化性能的影响。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以酵母作为碳源,经过K2CO3活化得到了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的生物质碳,并作为活性位点的载体。通过吸附Co2+和1,10-邻菲罗啉(Phen)形成的配位化合物,再经过热解制备得到了负载Co纳米颗粒的氮掺杂多孔碳材料催化剂(Co NC-800)。作为氧还原催化剂,表现出0.854 V的ORR半波电位和5.3 m A cm–2的极限扩散电流密度。当该催化剂组装到自制的一次锌-空气电池中,表现出1.45 V的开路电位和188 m W cm–2的峰值功率密度,性能优于商业20%Pt/C组装的锌-空气电池。并且,该一次锌-空气电池在长达9天的放电过程中,能够保持一个稳定的放电电压。(2)以硫酸盐还原菌(SRB)作为自牺牲模板和掺杂源,采用原位生长的方法在菌体表面生长了不同金属比例的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ZIFs),再通过高温煅烧得到了具有分级多孔的微纳结构材料(ZIF67/8@SRB),并作为电催化剂使用。实验结果证明,当Co和Zn的添加比例为1:1时,所制备得到的ZIF67/8-1:1@SRB表现出最好的氧还原和氧析出催化活性,当组装到自制的可充电锌-空气电池中,表现出297 m W cm–2的峰值功率密度和804 m Ah gzn–1的放电比容量。电池经过85 h的充放电循环后,其性能衰减远远低于用20%Pt/C+Ru O2组装的电池。
其他文献
光催化被认为是利用太阳能转化制取碳氢燃料和缓解空气污染的有效战略之一,极具发展前景。目前,光催化反应过程中存在着光能利用率低、气体分子吸附能力弱、光生载流子复合率高等问题,需要对光催化体系进行优化以促进光催化转化效率的提高。针对提高光吸收、促进光生电子空穴分离和加速表面氧化还原反应的研究已相对成熟。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气体反应物分子在光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是光催化反应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着光催化转化
学位
有机发光分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常以聚集态形式存在,但其聚集态下的发光行为与分子状态截然不同。不同于传统有机发光分子的“聚集导致发光猝灭”,聚集诱导发光(AIE)分子在聚集态下能够表现出独特的荧光增强能力。结晶诱导发光(CIE)作为AIE现象的一种特例,描述了一些分子只有在晶态下才能产生荧光增强的现象。尽管AIE机理研究不断深入,但至今仍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机理来解释所有AIE现象。此外,对于CIE
学位
稀有金属铼、铀和贵金属金、铂、钯均为储量稀少但应用价值高的元素,是核电、航空航海、石油行业、药疗器械、电子元件等高科技和新兴领域中不可取代的关键材料。然而在这些金属的开采及利用过程中,往往产生大量的废矿、废水,不仅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还会危及自然环境及生命体。为了开发能对这些稀贵金属高效分离富集的材料,本文采取电子束(EB)辐射技术制备得到一种咪唑基聚离子液体(PIL)凝胶吸附剂,对Re(VII)
学位
串联催化反应具有操作简便、步骤经济性高等优点。以某一酸催化剂同时完成前后相连的两个催化循环可构建酸-酸串联催化反应。传统基于底物设计构建酸-酸催化串联反应的策略往往需要使用结构复杂的化合物为原料,即使串联反应可行,因原料分子制备过程复杂,其实用性有限。通过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廉价易得的助剂,进而协助干预催化过程,构建酸-酸催化串联反应的策略可允许以结构简单的醛、酮等物质为原料,所构建的串联反应实用性更
学位
以可再生的生物乙醇通过气相选择氧化制乙醛是比传统的石化乙烯Wacker氧化工艺更加具有可持续性的绿色合成路线。钙钛矿(ABO3)和尖晶石(AB2O4)型氧化物的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在乙醇气相氧化中表现出一定的金属-载体协同催化效应,但它们较低的比表面积(<10 m~2/g)不利于纳米金属活性相的分散和低温催化活性的提高。三维有序大孔(3DOM)材料具有较大比表面积,有利于活性位点暴露、促进高效传质以
学位
重金属离子作为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严重危害着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目前已发现多种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方法,包括沉淀法、离子交换法、浮选法、吸附法等。其中吸附法由于操作简单、效率高,成为去除重金属离子的最常用方法。常用的吸附剂材料有金属氧化物、石墨烯及分子筛等。然而,这些材料价格昂贵、不可降解和再生、实用性有限。近年来,生物炭材料因其成本低廉、来源丰富、环境友好等特点,被认为是理想的吸附材料。本
学位
为解决温室气体CO2过度排放的问题,我国于2020年提出了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将CO2还原为能源物质或者化工原料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方法,其中电催化因为其环境友好、反应条件温和的特点,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方向。现有的催化剂催化效率和选择性都不高,催化剂设计缺乏有效策略。通过理论计算可以揭示催化反应机制和阐明选择性来源,能够为催化剂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参考。本论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
学位
吲哚类化合物具有多重生物与药物活性,已被广泛应用到医药及各种精细化工领域中。在开发出的一系列吲哚骨架修饰方法中,过渡金属催化的C–H键活化是当前研究较为活跃的领域。在众多过渡金属中,Pd由于对C–H键活化具有较高的活性而成为较为常用的催化剂之一。但在钯催化的C–H键活化反应中,活性物种Pd(Ⅱ)在被还原为Pd(0)时易团聚失活,为了使反应顺利进行,往往需要加入计量氧化剂或配体来稳定Pd(Ⅱ)。在课
学位
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工会进一步完善职工立足岗位全员创新、依托班组团队创新、职工创新工作室引领创新的"三位一体"职工创新工作体系,不断深化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和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职工广泛参与技术创新活动,为企业技术进步贡献聪明才智。截至目前,全区共建立各级职工创新工作室2131个,其中全国示范性创新工作室7个,自治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228个。其中,郭晋龙劳模创新工
期刊
随着能源供应的紧张,人们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时,也在寻求更高效、安全及低成本的储能设备。锂硫电池因其极高的理论比容量(1675 m Ah g–1)等优势成为新型储能电池的优秀候选。但锂硫电池本身存在的多硫化物穿梭等问题阻碍了其实际应用。本文基于芳纶纳米纤维(ANF)优异的耐热性和纳米氧化钨(WO3)的催化性设计了纳米氧化钨负载芳纶纳米纤维(WO3@ANF)夹层以及替代隔膜,探究了夹层和替代隔膜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