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收集近五年有关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文献,对其中的中医证治规律及用药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中医证治及用药规律,为优化原发性痛经的中医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生物医学期刊发表的有原发性痛经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对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进行中医辨证、治法、用药进行归纳,并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1.将收集到的文献进行归类。2.将文献中的病例数、中医辨证、治法、基本方的组成药物列成表格。3.计算出各中医证型、治法在总病例中所占的百分比,做成图表。4.统计出所采用的文献中不同中医治法中每味中药的使用频率,并将使用频率按高低排列,对前12味中药的性味、归经列成表格,并对这12味中药的中医治疗机理和现代药理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痛经的常见中医证型为:①气滞血瘀证②寒凝血瘀证③肝郁气滞证④肝肾亏损证⑤气血虚弱证,分别为38.14%、38.14%、17.04%、3.20%、3.02%、3.06%。常用治法为:①理气行滞,化瘀止痛法②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法⑧疏肝解郁,行气止痛法④补益肝肾,养血止痛法⑤益气养血,调经止痛法,分别为38.14%、38.14%、17.04%、3.20%、3.02%、3.06%。各证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12味药物主要有:①气滞血瘀:当归、川芎、元胡索、香附、白芍、乌药、五灵脂、甘草、红花、桃仁、枳壳、蒲黄;②寒凝血瘀:当归、川芎、香附、元胡索、白芍、甘草、蒲黄、五灵脂、吴茱萸、桂枝、肉桂、小茴香;③肝郁气滞:当归、香附、元胡索、五灵脂、蒲黄、柴胡、白芍、甘草、川楝子、茯苓、白术、郁金;④肝肾亏损:当归、川芎、香附、白芍、甘草、元胡索、杜仲、肉桂、干姜、乌药、丹参、淫羊藿;⑤气血虚弱:川芎、当归、甘草、香附、元胡索、白术、小茴香、赤芍、茯苓、阿胶、熟地、丹参。结论:1、原发性痛经的主要中医证型为:①气滞血瘀证②寒凝血瘀证③肝郁气滞证④肝肾亏损证⑤气血虚弱证。2、原发性痛经的主要治法为:①理气行滞,化瘀止痛法②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法③疏肝解郁,行气止痛法④补益肝肾,养血止痛法⑤益气养血,调经止痛法。3、主要证型的常用药物为:①气滞血瘀:当归、川芎、元胡索、香附、白芍、乌药、五灵脂、甘草、红花、桃仁、枳壳、蒲黄;②寒凝血瘀:当归、川芎、香附、元胡索、白芍、甘草、蒲黄、五灵脂、吴茱萸、桂枝、肉桂、小茴香;③肝郁气滞:当归、香附、元胡索、五灵脂、蒲黄、柴胡、白芍、甘草、川楝子、茯苓、白术、郁金;④肝肾亏损:当归、川芎、香附、白芍、甘草、元胡索、杜仲、肉桂、干姜、乌药、丹参、淫羊藿;⑤气血虚弱:川芎、当归、甘草、香附、元胡索、白术、小茴香、赤芍、茯苓、阿胶、熟地、丹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