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Ni钢的热处理工艺与组织、性能关系的研究

来源 :西安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fenr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LNG用国产9Ni钢为研究对象,以低温冲击韧性作为主要性能评价指标,通过光学金相组织分析、扫描断口分析、透射电镜分析等研究手段,开展了9Ni钢热处理一组织一性能之间关系的研究,并探讨了国产9Ni钢的韧化方向。 研究结果表明,9Ni钢经研究确定的QT与IHT两种工艺及参数热处理后,A<,kv>(-192℃)值稳定、重现性好,可分别达到90J(纵向)、188J(纵向),是ASTM标准要求值的3~5倍,完全可满足LNG工程应用要求的低温冲击韧性指标。晶粒度与韧性第二相是影响9Ni钢低温韧性的主要因素,其中韧性第二相为回转奥氏体,它不同于残留奥氏体,是在回火过程中由马氏体逆转变而来的,特别是当稳定的回转奥氏体均匀、弥散分布时,具有韧化基体,阻碍裂纹扩展的作用。 QT热处理时,淬火温度决定晶粒度的大小,而回火温度决定回转奥氏体的析出量及稳定性,因此淬火温度与回火温度对9Ni钢的低温韧性影响显著。IHT热处理时,回火温度决定回转奥氏体的析出量及稳定性;而淬火温度对晶粒度的影响较小,原因是亚温淬火时铁素体阻碍了晶粒的长大。此外,IHT处理后回转奥氏体除在晶界析出外,在板条界上也析出很多,而由于板条尺寸近于一定值,进而减弱了晶粒大小对回转奥氏体分布的影响。 IHT热处理后的9Ni钢低温韧性优于QT处理后的低温韧性,其原因有两点:一是IHT处理后的晶粒比QT处理的细小。二是IHT处理后,回转奥氏体均匀、弥散地分布在板条界与晶界上,而QT处理后回转奥氏体主要在晶界析出。
其他文献
土壤污染因其隐蔽性、滞后性、长期性,较难察觉,长期为人类所忽视。土壤砷污染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中最常见污染物之一。近年来随着砷使用量日益增大、使用范围越来广,土壤砷污
随着化石能源的同益枯竭以及由其使用产生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使人类对能源尤其是清洁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有了迫切需求。在风能、水能、潮汐和太阳能这些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利
本论文对湍流搅拌槽内原油—水分散体系中液滴的破碎与分布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原油粘度随温度降低明显升高,两相界面张力则略微降低。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不同搅拌桨转
该文采用SBR工艺处理实际生活污水,着重研究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处理低氨氮、低C/N污水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并进一步系统研究了在去除营养物质的活性污泥工艺中极易出现的污泥
三江源地区是黄河、长江和国际河流澜沧江等的发源地,是生物多样性资源宝库,是三江中下游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同时,三江源地区也是生态系统最脆弱
库存管理一直是钢铁等制造型企业管理的重点难点之一,企业常常要对置场库区的变化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及时的做好生产安排和调度,同时安排生产原料的准备工作,对库位调整,将原
焦化废水,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除含有大量NH3-N外,还含有大量大分子有机物,若不加以处理,会严重污染受纳水体,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本课题来源于实际工程,针对性强,执行排水指标在
含有大量油脂餐饮业污水造成城市排水管网堵塞,给维修和管理带来很大不便。本文针对我国餐饮业的分布广,污水量分散、相对流量较小的特征,以及厨房空间和位置十分紧张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