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结构材料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激发幼儿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而创设一个低结构材料区,投放各种各样的低结构材料,在这种宽松、自由的环境,没有预期的目标和主题的限制,更能激发幼儿与材料进行充分的互动。对低结构材料区中幼儿行为的研究是教师观察与指导的基础,但是,在低结构材料区中,幼儿会出现哪几种行为,这些行为会有怎样的具体体现,不同性别的幼儿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的行为又会有怎样的差异,围绕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本研究主要采用时间取样法和事件取样法,在区域游戏时间对大、中、小三个年龄班的幼儿在低结构材料区中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最后研究表明:1.幼儿在低结构材料区中主要出现构造、象征、探索、无所事事、无目的摆弄、嬉戏、冲突等七种行为。2.从行为总频次来看,出现最多的是构造行为,最少的是嬉戏行为。3.从行为频次年龄的显著性差异来看,小班象征行为低于中、大班,而无目的摆弄行为高于中、大班,大班构造行为低于小、中班,而冲突行为高于小、中班。4.从行为频次总体性别的显著性差异来看,男生的嬉戏行为高于女生。5.从行为频次不同年龄班性别的显著性差异来看,小班不存在差异,中班男生的无所事事行为低于女生,大班男生的探索和无所事事行为均高于女生。6.从行为总时长来看,出现最多的是构造行为,最少的是冲突行为。7.从行为时长年龄的显著性差异来看,小班象征行为低于中、大班,而探索和无目的摆弄行为高于中、大班,大班构造行为低于小、中班,而冲突行为高于小、中班。8.从行为时长总体性别的显著性差异来看,男生嬉戏行为高于女生。9.从行为时长不同年龄班性别的显著性差异来看,小班不存在差异,中班男生构造行为高于女生,而象征行为低于女生,大班男生构造行为低于女生,而探索行为高于女生。10.行为总频次和总时长没有必然联系。基于观察和分析,研究者建议:1.提供丰富的低结构材料,支持幼儿自主游戏,减少冲突。2.创设宽松、有序的活动场地,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3.鼓励幼儿学会做计划,减少无所事事和无目的摆弄的行为。4.可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确定游戏主题,提高幼儿游戏的持续性。5.应适时、适当介入游戏,推进游戏的发展。6.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投放不同的材料。7.材料的投放遵循部分投放与逐步投放、分区投放与集中投放相结合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