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久以来,在二语习得领域,众多研究者关注目标语的输入,目标语的输出没有引起更多学者的高度重视。有一些学者,如Stephen Krashen,认为目标语的输出在二语习得领域并不起作用,学习者习得语言的唯一途径是通过理解目标语的输入。然而加拿大语言学家Merrill Swain通过多年观察研究,却发现语言知识的习得光靠理解输入是不够的,还应注重目标语的输出这一角色。因此,在不否认目标语输入作用的前提下,Swain提出了输出假设及输出的三大功能,即:注意功能、检测假设功能和元语言功能。本论文以输出假设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比输出任务与非输出任务对学习者的影响,分析讨论Swain关于输出的第二个功能,即检测假设功能。本论文试图回答以下问题:(1)当教师用澄清提问暗示学习者语法错误时,学习者会修改此错误吗?如果会,学习者会用正确的语法形式还是更高级的中介语形式修改?(2)修改语法错误的学习者以后使用该语法规则是否比倾听者使用得好?(3)用正确的语法形式改正错误的学习者是否能持续地正确使用这一语法形式?作者采用定量分析法分析讨论了输出的检测假设功能。定量数据来自苏州市卫生职业技术学院65名大一学生的61份有效口语和笔试输出。所得数据用社科研究统计软件包SPSS 11.5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当教师用澄清提问暗示学习者语法错误时,学生用正确的语法形式改正了33%的语法错误。这说明当接收到澄清提问时,学习者确实能够测试他们对目标语所形成的假设,并修改其语言输出。(2)修改语法错误的学习者以后使用该语法规则比倾听者使用得好,表明可理解性输出对于学习者习得某一语法规则起着有效的作用。(3)用正确的语法形式改正错误的学习者中,50%的学习者能持续地正确使用这一语法形式,证明学习者用正确的语法形式改正错误后,能更熟练地掌握该语法规则,且修改后的语言输出能有效促进学习者的习得能力。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希望本论文对其他相关研究者能有所帮助,对外语教学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