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中“人才悖论”现象研究——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kj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才匮乏对于我国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而言一直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党中央和政府长期关注对民族地区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高校扩招、民族优惠政策等机会为这些地区培养了大批高素质、高学历的本地人才。然而随着这些人才的产生,出现了令人不解的现象:一方面,民族地区的人才匮乏问题至今仍未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另一方面,这些地区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行政事业单位人满为患的状况又摆在我们眼前。本文认为这是一种“人才悖论”现象,已经成为当前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  本文试图运用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力图解读当前民族地区“人才悖论”现象,描述其真实状态,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通过对对毕业生就业时的理性选择、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结构、就业过程中政府与待就业群体的相互博弈、就业过程中社会网络的作用以及社会意识对毕业生择业观的影响等因素的分析与解释,得出民族地区出现“人才悖论”现象的原因:1、民族地区社会产业结构的失衡导致人才供需错位、就业矛盾突出;2、部分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3、基于个人的理性选择致使民族地区行政事业单位“人满为患”;4、就业过程中的博弈使得双方都在次优的层次上做出选择;5、传统社会意识影响毕业生的择业观。与此同时,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滞后的人才政策使民族地区地方政府背上沉重的负担。笔者发现民族地区人才已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的局面,归根结底,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滞后”是此问题的症结所在。这一问题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面对。  本文也对民族地区“人才悖论”现象今后的发展趋势做出悲观的前景与乐观的前景的预测,这些前景彼此直接对立,但却代表了依据今天的发展趋势所做的符合逻辑的推断。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西部民族地区人才问题今后的开发做出一定的贡献,也希望能对以后对于此问题的研究者给予一定的帮助。
其他文献
随着对电梯运行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使得各类新型、性能优越的PLC设备在电梯控制系统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以西门子S7-1200PLC作为核心控制器,以TIA博途软件为开发平台,
转型期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繁荣发展中我们不得不经历着一个充满风险的社会,社会结构转型不可避免地造成社会流动加快、社会分化加剧,转型期的
本研究以社会支持和学校归属感的相关理论为指导,采用系统抽样的方式对华中科技大学251名全日制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比较详细地探讨了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学
以黔西北地区某区块煤层气井为研究对象,分析造成压裂施工压力异常主要有煤体结构差、射孔程度不完善和煤储层自身特性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煤体结构差会造成井眼严重扩径,固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军队转业干部,笔者选择角色理论作为研究视角,采取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半结构型访谈和参与型观察,以及对访谈资料的梳理和分析,呈现出军队转业干部在角色转换过程中
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群体性事件频发,地方政府的执政理念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大的挑战。因此,研究群体性事件的发起因素,发展过程,并探索解决方法,对当前社会的稳定,
一、基本情况rn2005年1~6月份,全国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377 501起,死亡58 704人,同比减少50 630起、5 297人,分别下降11.8%、8.3%.rn
安庆市宜秀区是在原来郊区基础上调整设立的一个城市新区,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中,这个区始终坚持发挥党建工作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思想政治引领和组
在当代,中国女性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行为上都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特点,从被教化了的如“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等两千多年的传统文化中解脱出来到开始追求男女平等,并获得政治
党的十六大以来,浙江省切实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廉政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得到了中央和中央纪委的充分肯定。 Since the 16th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