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回顾分析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成人Ebstein畸形患者外科治疗早、中期临床疗效,以期为今后患者提供更加优化的外科治疗策略。[方 法]对2013年4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外科手术64例Ebstein畸形患者进行随访。收集上述64例Ebstein畸形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三尖瓣成形组(Tricuspid Valveloplasty,TVP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分析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成人Ebstein畸形患者外科治疗早、中期临床疗效,以期为今后患者提供更加优化的外科治疗策略。[方 法]对2013年4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外科手术64例Ebstein畸形患者进行随访。收集上述64例Ebstein畸形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三尖瓣成形组(Tricuspid Valveloplasty,TVP)及三尖瓣置换组(Tricuspid Valve Replacement,TVR)。收集两组患者围术期、术中及术后相关资料,出院后则通过门诊、微信和电话等方式随访患者术后3月、6月、1年、2年、3年的临床症状、心脏超声心动图结果、并发症和心功能(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变化情况,并通过心脏超声心动图相关数据比较术前、术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对比两组的生存率、死亡率、再次手术率、心功能和并发症发生率。报道成人Ebstein畸形患者外科治疗的早、中期预后。[结 果]进行Ebstein畸形外科治疗的64例成人患者中,男性30例(46.9%),女性34例(53.1%)。平均手术年龄(37.06±10.85)岁。64例中行三尖瓣成形术41例,行三尖瓣置换术23例,全组无手术死亡。64例患者术前超声心动图显示三尖瓣反流程度,中度15例,中-重度19例,重度30例。其中TVP组中度9例,中-重度12例,重度20例,TVR组中度6例,中-重度7例,重度10例。TVP患者中,采用Danielson术式36例,采用Carpentier术式5例。41例TVP患者中,有3例患者为术中再次转流行二次修复。在TVP患者中,使用成形环31例,其余10例未用成形环的患者中有6例使用了人工血管片。在TVR患者中,采用Danielson术式折叠13例,采用Carpentier术式折叠6例,未折叠4例。在TVR患者中,有5例患者为三尖瓣成形失败后,再次转流行三尖瓣置换术,1例为术后彩超发现左室流出道梗阻(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Obstruction,LVOTO),再次手术行三尖瓣置换术。TVR患者中有1例置换机械瓣,其余22例均置换生物瓣。两组病人合并的其它心脏畸形均同期手术矫治,如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等。在TVP患者中,术后ICU停留时间:(50.68±14.66)h,呼吸机使用时间:(30.73±54.25)h,术后住院时间:(11.22±3.97)d。在TVR患者中,术后ICU停留时间:(87.35±64.30)h,呼吸机使用时间:(35.91±24.17)h,术后住院时间:(17.00±8.57)d。TVP组与TVR组对比,ICU停留时间(p=0.013)、术后住院时间(p=0.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而呼吸机使用时间(p=0.666),无统计学差异。随访时间4~93个月,随访平均48.80±27.33月。TVP组术后3月心功能(NYHA)Ⅰ级38例,Ⅱ级3例。TVR组术后3月心功能(NYHA)Ⅰ级21例,Ⅱ级2例。两组术后心功能均明显改善。随访期间,41例TVP患者中出现术后并发症10例(24.39%),23例TVR中出现并发症2例(8.70%)。TVP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TVR组(24.39%vs.8.70%,P>0.05)。整个术后出院随访期间,在TVP中出现TR≥中度的患者15例(36.6%),在TVR中出现TR≥中度的患者仅为2例(8.7%)。随访期间所有手术患者无死亡、再次手术。[结 论](1)通过外科治疗成人Ebstein畸形患者,三尖瓣成形术及三尖瓣置换术均有较好的早期、中期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患者的早、中期生存率暂无明显差别。(2)三尖瓣成形术患者比三尖瓣置换术患者具有更短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仍需长期随访。(3)在成人Ebstein畸形中,外科治疗首选三尖瓣成形术,当三尖瓣成形失败或无法修复时,则采用三尖瓣置换术。
其他文献
[目 的]本文通过收集经皮球囊压迫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病例,分析疗效情况、相关并发症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该手术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近期疗效。[方 法]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一科2018年9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21 1例作为为临床数据,分析患者手术中、术后疗效情况及相关并发症情况,并根据患者术后疗效,对患者年龄、性别、疼痛分布区域、病程长短、既往手术史、困难穿
[目的]对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老年病人实施关节置换是很常见的临床决策,近年来,外科医师的目光正逐渐从半肩关节置换术(HA)集中到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RSA)。最佳的治疗方法仍有争议,相对于HA,RSA在改善的这类患者的功能结果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优越性尚无定论。我们假设在老年人群中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功能结果会因使用RSA而改善,从而改善他们的临床收益。[方法]收集2000-2020
[目的]探讨北京富乐的椎弓根钉动态固定脊柱稳定系统对腰椎退变性疾患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证据。[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诊断为腰椎退行性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进行后路内固定手术并获得随访的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3组:A组(单节段动态固定组),B组(融合手术组),C组(融合+动
[目 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总结近4年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微创神经外科诊断为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并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动脉瘤的形态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与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有关的危险因素,以期望为后交通动脉瘤治疗的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首先对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微创神经外科就诊,经头颅计算机血管成像(CTA),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目的]脑动脉瘤发病率较高,为3-5%。随着脑血管CTA和MRA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未破动脉瘤被检出。动脉瘤破裂危险因素的研究对临床治疗决策非常重要,大脑中动脉瘤在脑动脉瘤中占比为18%至40%左右,而目前对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少。为此,我们拟通过对动脉瘤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以及动脉瘤的形态学参数的分析,探索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昆明医
[目 的]通过手术治疗中重度瓣膜疾病,可以有效地纠正心脏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血流动力学紊乱,改善心功能。同期行外科迷宫手术消除房颤,能进一步降低卒中风险,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远期预后。但是瓣膜性房颤通常伴有长期的病史、明显的左房扩大,这些都是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极大程度上影响了迷宫手术的效果。有学者尝试在瓣膜置换+迷宫手术的同时通过左房减容术来缩减左房容积,缓解左房舒张压力,以促进左心功能的恢复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在治疗伸直型膝关节僵硬中的假体选择及近期疗效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20年3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骨科关节组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从中挑选出因严重的膝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创伤性关节导致的伸直型膝关节僵硬患者,依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选取5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置入假体的不同分为CR组和PS组。两组患
[目的]探讨腹腔镜挛缩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成形术治疗结核性挛缩膀胱的手术方法及术后疗效评估。[方法]对本院泌尿外科在2014年2月-2020年8月间收治的11例结核性挛缩膀胱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患者均行腹腔镜挛缩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成形手术治疗。术后随访,记录和分析患者膀胱最大容量、单次排尿间隔时间、肾积水程度、血肌酐值、输尿管反流分级、生活质量评分(SF-36)、疼痛评分、尿动力学检查、术
[目的]股骨头坏死作为一种骨科常见、难治且致残疾性疾病,如何改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症状、避免或延缓股骨头塌陷是目前骨科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科行髓芯减压联合人工骨支撑棒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ARCO分期Ⅰ、Ⅱ、ⅢA期)近期随访的临床疗效,探讨不同分期、不同坏死范围和不同坏死部位的疗效差异,以期能为保髋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在2019年3月至2
[研究目的]利用脂肪组织与胶原蛋白联合,构建胶原蛋白-脂肪联合体系,以探究胶原蛋白是否可以促进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及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归巢至脂肪组织内,进一步发挥ADSC及EPC的生物效应,提高脂肪移植的存活率。[方法](1)颈椎脱臼处死SD大鼠,取双侧股骨骨髓进行分离、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