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是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它以聚合物电解质取代了液态电解质,从而可以制成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其主要优点在于根本上解决了漏液问题,使安全可靠性进一步提高,易于制成超薄型电池,形状可任意调节,无需金属外壳包装。目前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还停留在实验研究的阶段,文献报道的离子电导率30℃下最高达到8×10-4S/cm,已经能和凝胶聚合物电解质(10-3S/cm)相媲美,但相比液态电解液的电导率(10-2S/cm)仍然偏低。然而,从实用化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主要体现在热力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较差,与电极界面稳定性欠佳。本论文从聚合物基体的选择、合成制备到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制备着手,对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性能进行了改进和优化,制备了性能良好的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首先,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与丙烯腈共聚物(Copolymer),利用元素分析、傅立叶红外(FTIR)、核磁共振光谱(NMR)、凝胶渗透色谱分析等方法对Copolymer的化学结构与组成进行了表征。其次,采用的是溶液浇铸法制得了透明、柔韧性好的薄膜,用红外分析(FT-IR)、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用扫描电镜(SEM)对其外观形貌进行了观察。最后,通过电化学工作站对所制备的聚乙二醇-丙烯腈共聚物电解质薄膜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当AN wt%含量为28. 51时,SPE的室温离子电导率达到最高值(6. 79×10-4S cm-1) ,这一值非常接近实用的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导电率(-10-3S cm-1) 。其电化学窗口达5. 0V,高于电解质必须满足的电化学稳定窗口要求(0-4. 5V vs.Li/Li+)。接着我们将超高分子量的PEO与聚乙二醇-丙烯腈共聚物共混来制备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薄膜,改善了SPE的柔韧性同时提高离子导电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