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赤潮高发区温度、盐度与流场的数值研究

来源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ic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赤潮的演变规律和物理环境密切相关,物理过程与生物过程的相互作用在赤潮生成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也是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本文针对东海赤潮高发区的底形特点、水文特征,建立了一个垂向二维的数值模式模拟东海赤潮高发区冬、春季的温度跃层、盐度跃层的生成过程和流场的变化规律,并对影响跃层和流场有关的一些主要因子进行分析,探讨了赤潮发生与物理海洋环境之间的关系。 模式外加离岸向和沿岸向压力梯度,用来反映台湾暖流的作用。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冬季和春季上均匀层厚度约为15m ,下均匀层约为20~30m ,跃层位于水深15m 处。在春季,跃层附近的温度、盐度与东海原甲藻的适应温度和盐度较为一致,温度跃层和盐度跃层垂直位置较稳定。沿岸向流动季节变化明显,冬季和春季均存在上升流。沿岸向表层流受风应力影响较大。近岸冬季流向朝南,春季流向朝北。外海中层有一个流向一直朝北的流核。在近岸,台湾暖流、海面压力梯度项、斜压项和垂直粘性项对沿岸向流速起重要作用;在外海,对沿岸向流速起主要作用的是台湾暖流和垂直粘性项。对离岸向流速起主要作用的是台湾暖流和垂直粘性项。 研究进一步探讨了主要影响因子,包括沿岸向风应力强度和气温的年变化。 沿岸向风应力对垂向环流结构、表层盐度分布和沿岸向流场都有影响。当自西南向东北的沿岸风增大时,表层离岸流和底层向岸流也增强,风应力对近岸段底层上升流影响较显著。与表层离岸流相对应的是表层低盐海水向外海流动增强。沿岸向流速只对强风响应较大,并且在表层较大,中层次之。气温的年变化对跃层的形成时间有较大影响。2004 年春季该海区气温显著高于2005 年,导致2004年温度跃层形成比较早。 研究表明流场对东海大规模赤潮形成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垂向环流结构对赤潮生物的垂向位置的影响。位于跃层附近的赤潮生物,由于跃层附近离岸向流速和垂向流速较小,会仍然位于跃层附近。而位于水体底部的赤潮生物,会先向上向近岸运动,到跃层附近几乎水平向外海运动。这一结果为赤潮生物会聚集在跃层附近的现象提供了一种解释。其次,冬季,位于台湾以北的赤潮生物,由于沿岸向流的输运作用,在1 个月到1 个半月左右时间后,随着海流被携带到长江口附近。这一结果提示了春季位于长江口附近的赤潮生物可能随着海流由台湾以北海区输运而来。 由于模式的二维性限制,不能很好的反应该海区温度、盐度的水平分布和水平动力结构。本文采用定常的台湾暖流,未对台湾暖流的季节变化加以研究。
其他文献
本文以黄河三角洲埕岛海区海底滑坡为研究对象,以黄河三角洲地区采集的高分辨率测深、浅地层、旁扫声纳记录为依据,定性的分析本海域的地质灾害现象,并根据该海区现有的钻孔资料
大黄鱼为传统“四大海产”之一。20世纪70年代中期大黄鱼遭到了掠夺性的捕捞,其资源基础受到了致命的破坏和打击。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大黄鱼人工繁育成功,网箱养殖大黄鱼产业得到
【摘 要】品牌设计在现代商品竞争中是以视觉形象地构建为中心的一种经营战略。在突出民族化、国际化的今天,为了在国际市场突出重围,国内的很多品牌设计开始将视线转移到传统图形之上,在品牌视觉形象的设计中,传统纹样占有越发重要的地位。传统图形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活动中所形成的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美学标准的视觉体现,也形成了中华民族在感情素质、道德伦理、文化传统、社会制度、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高
【摘要】本文介绍了瀑布沟水电站安全防护联合监视控制系统组成、功能及网络结构,阐述了安全防护联合监视控制系统在“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水电站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安全防护;监视控制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Falls Hydropower Station security joint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
本文主要以真江蓠(Gracilaria asiatica)为实验材料,分别研究了真江蓠的氨氮吸收动力学特征、真江蓠对美国红鱼综合循环养殖系统与鲷科鱼类网箱生态养殖系统水质改善作用,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