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暖流相关论文
利用地球静止轨道海洋水色卫星叶绿素a数据,捕捉到浙闽沿岸穿刺锋面一次生消演变的全过程,描述了其时空逐日演变特征,探讨了风场和......
本文依据东海黑潮途经海域岛屿测站资料采用滤波、调和分析、能谱方法探讨了该海域表面海温年变化及其年际变化特征,并浅释了其物理......
根据1996年10月中韩合作调查获得的CTD资料,分析探讨了南黄海秋季跃层的分布特征及垂直混合状况,同时对黄海冷水团的垂向混合进行了......
赤潮的演变规律和物理环境密切相关,物理过程与生物过程的相互作用在赤潮生成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也是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的核心内......
2000年8月在长江口外海区应用现代化的观测设备进行了多学科的综合观测. 现场观测资料分析表明, 长江口外海区浮游植物的爆发存在......
根据2006年8月和2007年1月对浙东海域(28°00′N~30°00′N、122°00′E~127°30′E)25个站位浊度的监测结果,结合水温、盐度等相关......
通过分析闽东地区三沙站的水文气象资料,对该区域海雾的日变化、季节变化特征及对海雾生成维持消散的气象条件做了初步总结。结果......
东海鲐鱼(Scomber japonicus)是我国近海重要经济鱼种,年际资源量波动较大,物理环境对其资源量的丰歉影响很大。本文运用基于个体的东......
根据2006年8月—2007年12月期间在浙闽海域进行的连续观测长达40天的逐季海流资料,深入分析该海域余流的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规律,......
通过2017年5月闽浙沿岸附近海域航次的温度、盐度和溶解态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s,REEs)的实测数据,对该海域溶解态REEs的分......
利用POM(Princeton Ocean Model)模型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建立了三维斜压动力学模式,该模式开边界处考虑了潮汐、潮流、台湾暖流、......
本文基于JCOPE2数据,综合上升流面积和冷中心强度两方面提出了一个无量纲的上升流强度指数NUI,并以此分析了夏季浙江沿岸上升流强......
对2006年6月、8月和10月与1999年8月在长江口向东至125°E、27°30′—33°30′N之间海域(统称长江口毗邻海域)开展的4次多学科综......
利用卫星遥感站2006年NOAA系列3A—SST(Sea Surface Temperature)产品资料,选取东海海域界于26°N至32°N和120°E至128......
基于实测的CTD资料,分析了台湾海峡以北海域一个逆温层结构的季节性变化。通过对逆温层垂向温盐的分布统计,温盐散点图的分析结果显......
建立了东中国海环流大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包含长江口、杭州湾及邻近海域在内的区域环流模型,较准确地刻画东中国海外海流系和沿岸流......
近20 a来,东海近岸海域频繁爆发了大规模的东海原甲藻藻华,造成了该海域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2013年前的调查研究显示东海原甲藻藻......
1984年6月和1985年12月,对东海进行了首次黑潮实验性调查.整个调查区涉及到东海及东海黑潮区。作为综合调查项目其中之一的生物调......
近年来,有害赤潮(HAB)成为严重影响我国东海海洋环境和水产事业的灾害之一。对东海赤潮高发区长时间的调查已使人们对生源要素在该......
本文较详细地叙述了1960年以来黄,东海近海春季表、底层多年平均水温,增温率和水温的历年波动,以及海区的水系分布和变化的特点,并......
首次报道了闽东海域分布的3种石珊瑚,分别为造礁石珊瑚陀螺珊瑚(Turbinaria sp.)、非造礁石珊瑚猩红筒星珊瑚(Tubastrea coccinea ......
本文用相关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分别对浙江和琼东沿岸上升流形成原因作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浙江沿岸上升流与台湾暖流的相关关系......
近年来研究显示,大气和海洋存在显著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对气候及人类活动产生重要影响。东海温盐结构的变化与我国沿岸的气候、生态环......
夏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存在低氧现象。由于该海域的海洋环境状况与沿岸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低氧区的存在与低氧程度的加剧会对......
本文利用数值方法对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区的环流场以及大黄鱼鱼卵、仔鱼的输运和扩散现象进行了模拟。 环流场的模拟使用的是P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