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和城市发展破坏了原有的城市水文化,造成了包括水环境遭到污染、地下水水位下降、水资源紧缺、城市暴雨内涝等严重的城市水问题。针对这种严峻的城市水环境现状,国家开始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战略。成都市也制定了相关的海绵城市建设战略和任务,并明确了高校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高校作为社会发展的领头羊,其海绵校园建设在满足基本的海绵城市量化目标基础上,应该更加注重与校园环境的融合,满足美学、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本文将澳大利亚水敏感城市设计的理念(WSUD)的相关概念和本质与国内外其他雨洪管理系统以及传统雨水处理系统进行了对比,得出WSUD措施更加符合海绵校园的建设。本文综合分析了成都市目前的降雨情况,利用不同的下垫面所对应的雨水径流系数V值,推算出成都高校全年可利用的雨水潜力,说明成都市高校雨水资源利用的可行性。参照澳大利亚水敏感城市设计手册中雨水管理措施类别与功能作用,结合高校校园景观氛围,选择了13种可用于高校的雨水管理措施类型并将其分为三大类进行研究。根据需要选出9所高校为样点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高校WSUD措施利用现状。通过9所高校的调查研究,从中选出4所更具有代表性的大学进行更深入的调研和发放高校WSUD评价措施满意度问卷。问卷中将WSUD措施分为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两大类作为评价的准则层。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起成都高校WSUD措施的评价体系,并运用Yaahp10.3软件计算出指标权重。将问卷平均得分结合指标权重计算得出4所高校的WSUD措施现状总体满意度分值。分析调查问卷的结论可以得出,成都中医药大学的整体满意度为最高,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中医药大学现正在以海绵城市为理念进行校园改造,所以作者最终以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校区作为案例,结合其校园实际情况和调研数据,运用WSUD理念,提出有利于提升雨水管理措施使用和景观效果的改造建议,也为今后相关高校在进行校园规划设计时考虑对雨水的处理及利用和使用WSUD措施提供一个借鉴参考。论文对成都高校雨水管理措施研究与运用取得了以下具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成果:(1)通过资料分析估算出成都高校理论上雨水资源总量为5.44×10~7m~3,并且估算出成都高校目前可收集到的雨水资源量为3.38×10~7m~3,每年可以利用的雨水资源总量为2.08×10~7 m~3。(2)在调研的基础上,整理归纳出九所成都高校雨水管理措施的现状,分析总结其优缺点及特征。(3)通过对九所高校的初步调研,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4所高校发放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并运用Yaahp10.3软件计算出指标权重,将问卷得分结合指标权重计算得出4所高校的WSUD措施现状总体满意度分值。四所高校WSUD满意度排序为:成都中医药大学3.37>成都理工大学3.28>四川大学3.15>电子科技大学3.10。(4)考虑到成都中医药大学为响应“海绵城市”正在改建的现状,通过调研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并基于WSUD理论对该校进行改造,探索适合该校的雨水管理措施方案,为该校后续的改建提供有用的建议。高校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广应用WSUD措施,不仅可以实现校园内的雨洪利用,还可以将雨水措施和校园环境结合起来,实现校园整体环境的提升和科普教育,为未来绿色校园建设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