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A支行手机银行的4Ps营销策略问题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youw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世界范围内的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移动网络更是势不可挡,市场需求强盛,截至2017年12月末,我国手机网民已经达到了7.53亿人。随着我国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的使用日益普遍,国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移动金融业务应运而生,移动支付日益生活化,手机银行作为承载移动金融业务而生的新时代的产物,其发展引起了各大商业银行的高度重视。手机银行具有便捷性、安全性和不受时间、空间、地域限制、随时随地办理业务等特点,从其推广以来,就得到了市场的强烈响应,用户数量与日俱增,成为银行不得不提到战略层面的业务板块,大力发展手机银行,是银行应对如今日愈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本文以中国农业银行A支行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阐述A支行手机银行的发展现状。这一部分分析介绍了A支行手机银行的主要功能、发展情况、外部营销环境、内部营销环境四个方面的情况。外部营销环境具体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进行分析介绍。内部营销环境具体从企业文化、人力资本、薪资管理、创新能力、业务运作进行分析介绍。其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深入A支行营业网点,对其客户进行问卷调查,以此收集调查数据,并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汇总、分析,得出目前A支行的主要客户群体和其手机银行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等关键信息。调查结论显示,A支行手机银行的用户群体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3-40岁;A支行手机银行主要用户群体的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学历;A支行手机银行主要用户群体的职业为公司职员、学生、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员、自己经商办企业(包括个体)。此次问卷调查,除了得出关于A支行手机银行主要用户群体的基本属性外,还得出了关于A支行手机银行使用相关的调查结论,有如:客户拒绝使用手机银行的原因、推销手机银行的主要场所和形式、农行手机银行的优点、手机银行用户的主要使用年限、存量不动户情况、手机银行用户主要使用的功能等。总的来说,A支行向其客户推广手机银行存在的营销策略方面的问题主要有:手机银行功能同质化严重(产品);使用成本没有优势(价格);推销渠道单一、存量不动户占比较大(渠道);宣传手段单一、宣传力度不够(推广)等。最后,通过运用相关营销理论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最终得出适合A支行手机银行发展的营销策略建议。综合A支行自身具体情况和其手机银行发展情况,对A支行手机银行进行市场细分和定位,并进行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推广策略的应用分析,进而提出适合A支行目前发展需要的营销策略。希望本文提出的营销策略能促进A支行手机银行业务的发展,并对其他商业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发展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监管活动变得越发困难,也暴露出传统监管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平均分配的监管资源使得监管活动缺乏针对性,同时,单个监管部门的奖惩力度也难以对企业起到足够的激励和威慑作用。而联合奖惩机制一方面可以凭借有效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事先判断企业的信用水平,从而在分配监管资源时有针对性地向失信企业倾斜。另一方面多个监管部门的共同参与使得奖惩力度大大增加,可以对企业形成有效的激励或者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关系着战略的推进深度与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顺应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的需求,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进程加速,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是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重要试验场。然而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相对稀缺,本研究旨在做这种尝试,以河南封丘小城村田园综合体为实证对象,对该区域的土地流转模式及优化发展思路进行探索,主要贡献与结论如下:第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的速度渐渐放缓,在经济换档期,前些年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高负债、高风险逐渐暴露,国内大部分企业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新经济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冲击和去杠杆要求的多重考验,尤其是资源密集型占比较大的云南省属国有企业,面临资产负债率高、经济周期相关性强的困境,在去杠杆减负债的宏观背景下,企业债务风险日益凸显。为有效应对这种挑战,建立省属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预警研究体系
银行业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和金融科技的不断崛起,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存贷业务受到巨大的冲击,发展空间日益狭窄,商业银行亟需开展非利息收入以增加竞争力并提高盈利。因此,本文基于金融创新理论与协同效应理论研究非利息收入与我国A股上市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之间的影响关系。本文以我国30家A股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8
静物绘画起源于欧洲,是以静止的物体作为描绘对象的一种绘画。绘画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单纯再现,凝结了艺术家个人特质的绘画语言,能够承载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梳理从现代静物绘画的发展演变与革新,结合本人的静物绘画实践来探讨在现代思潮的影响下如何将自我的认知融入进静物绘画创作,形成独有的绘画语言。本文主要分为四节,第一节,阐述静物创作与绘画语言的联系,其中包含四节,依次叙述静物创作与绘画语言的
在全球化浪潮与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科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也需要不断走向国际化:一方面,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要持续对接国际学术话语体系,营造国际化的教学与科研环境,“英语为教学媒介”(以下简称“EMI”)课程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另一方面教师国际化专业发展也需要关注我国独特教育背景下高校EMI教师的身份意识与认知,切实回应EMI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难题,EMI教师身份认同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高校教育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统筹管理是与时俱进的战略目标。尤其,高校实现精准资助已成为教育扶贫的核心任务,如何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挖掘高校学生贫困差异特征,实现精准识别贫困生,精准资助更贫困的学生,达到“扶贫、励志、强能”三位一体的资助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基于某高校的后勤处、图书馆、教务处、学工工作处等初始的学生数据,初步对原始学生数据进行一
“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开端,虽说用时少,却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仍将考试分数或者升学率视为重点,在教学中不设置课堂导入,或者经常草率、随意地进行导入的现象频繁出现,导致学生的整堂课收效甚微。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将对小学英语课堂导入现状展开调查,为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发展与进步尽一份绵薄之力。本论文以小学英语课堂导入的设置、时间、主体、方法、语言以及导入过程中师生
在国家建筑政策推动之下,大力提倡发展产业化、智能化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已成为促进建筑行业转型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今,从我国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作为一种市场经济发展形式的角度来看,其产业的发展规模和趋势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制约,突出体现在新型模式下的建造成本明显高于传统现浇建筑成本,使得其相关的优势没有充分体现在企业、行业、社会的效益中,进而影响了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进程。因此,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
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多元化时代,如何通过组织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出员工的积极主动性,为组织“出谋划策”,成为当下学界的研究主题。鉴于此,本研究基于个体-环境匹配理论、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及资源保存理论,以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探讨领导与下属正念特质匹配对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及表层扮演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取方便取样,对广东、江苏、海南、湖北、黑龙江、河南等省份的18家企业员工与其直属领导进行配对问卷调查。领导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