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桑塔格早期艺术接受观研究

来源 :上海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y9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60年代,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处在风云激荡之中,文化消亡论调与文化激进主义甚嚣尘上。精英文化阶层妄图通先锋艺术与大众文化争夺艺术话语权,但先锋艺术却未能承担这个任务,反而走向了自我封闭的境地。以艺术作品为中心的本体论研究已经走入了死胡同,艺术发展亟需拓宽新视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苏姗桑塔格提出了以新感受力为中心的艺术理论,把艺术研究的视域拓展到了艺术接受领域,意图重建以审美为内在价值的艺术理想。桑塔格早期的艺术接受理念对70年代接受美学起到了重要影响,直接启发了伊瑟尔、姚斯等人对艺术接受的思考。然而,桑塔格的激进色彩和对形式的偏执却遮蔽了其早期艺术接受理论的价值,因此新感受力研究一直是桑塔格艺术理论的难点。但是,桑塔格围绕新感受力的理论思想对解决当今社会中文化商品化、大众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人文精神的消退危机,无疑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的。重新梳理和评价桑塔格早期的艺术接受理论,在当下被赋予了全新的使命和意义,是不无裨益的。本文围绕桑塔格早期的艺术接受理论这一主线,梳理新感受力理论提出的背景,进而勾画新感受力的基本内涵与结构关系,最后尝试为新感受力理论作出价值评定。第一章从梳理桑塔格对当代艺术危机的看法入手,立足于反对阐释和审美感受力困境两个要点,仔细考察了新感受力理论提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第二章旨在勾画出新感受力理论基本轮廓,重点梳理了桑塔格关于感受力与艺术史,感受力与艺术形式,感受力与审美品格之间关系及其实质的论述;第三章重点关注桑塔格如何通过感受力把审美重新确定为艺术的内在价值,以及感受力与人类意志、道德、政治之间的特殊关系;结语部分简要概述了桑塔格新感受力理论的全貌,以及桑塔格艺术接受理论的不足之处和当代价值。
其他文献
建设宜居宜业美丽幸福城市,是宝鸡市"四城"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和目标追求,更是广大市民的现实需求和美好愿望。本文着重分析了建设美丽幸福
教学管理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课程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意义上的线下课程管理模式已不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课程管理,课程管理的有效性亟待加强.本文从分析高校课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产生了较大影响,推动财务会计工作逐渐朝管理会计转型。基于此,本文就大数据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展开详细探究,希望能对企业财务
本文从广西各市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以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广西各市的情况,探究各市应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好养老产业,为经济发展找到新动力。
冬桃的含糖量高,中秋佳节是冬桃的成熟时期,现今其已经获得消费者的广泛青睐.因此,种植人应该形成优良的栽培管理意识,掌握众多的技术手段,格外重视冬桃的生长习惯,产量才会
大千世界充斥着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于是,国外的电影不仅仅可以在电影院观看,而且还可以从网上下载收看或者购买DVD光碟观看。这就意味着“字幕翻译”隆重登台,因为字幕承载的
个人信息是数据的内核,是算法计算预测的客体,是每天活跃于网络平台的无形痕迹,而个人数据则是每个人在网络上信息的载体。个人信息的人格权保护越来越受到官方和大众的重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与时俱进的新课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新的贡献.
"双创"视角下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的策略需要与时俱进,从而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既能够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又要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近年来,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尝试
隔代教养在当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它的存在既有传统文化的原因,也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化的结果。本研究是为了了解有隔代教养经历的大学生的真实世界。通过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