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翼机机载辐射监测系统的关键控制程序及应用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_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辐射监测系统是应对突发性核事故、放射性污染和放射源丢失等问题的重要工具和前提保障。针对目前国内外辐射探测设备尚存在的不足,本课题组设计了一套基于小型无人旋翼飞行器的新型辐射监测系统(简称NUCL-UAS系统)。本文工作主要解决了NUCL-UAS系统中的探测数据的采集与传输,探测参数的修正和上位机软件的开发等关键技术,并提出了三种方法用于拓展NUCL-UAS的实际应用功能。本文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  (1)针对NUCL-UAS系统的数据采集与传输以及探测数据的演示需求,本文进行了ARM嵌入式程序的设计与开发,上位机软件程序的设计与编写,并通过能谱剂量转换、温度漂移修正、剂量率刻度等工作完成了探测参数的修正。实验测试表明,探测系统各参数均达到预期指标,上位机与监测系统之间的能进行有效的远程数据通讯,PC端演示软件为辐射场的评估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2)针对NUCL-UAS系统的放射性快响应和核素识别需求,本文将NBR技术改进并应用于该系统中,使系统具备了放射性快响应能力;通过将能窗法和神经网络工具结合,提出了一种模糊核素识别方法。实验表明系统的核素响应效果远远好于常用的剂量率判定方法;核素识别方法对131I、137Cs和60Co这三种核素有超过90%的识别率。  (3)针对NUCL-UAS系统用于放射源定位于搜寻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应用于该系统的放射源定位算法,并通过软件实现了该算法,通过蒙特卡罗模拟计算确定了该定位算法中各参数的最优值,提高了定位算法的准确度。户外寻源实验表明,在10×10米的场地中,对于1mCi的131I放射源,该方法定位误差最小可达50厘米。  本文的工作为NUCL-UAS探测功能的实现提供了保障,也有效扩展了NUCL-UAS的功能性,使系统能应用于更复杂的辐射探测情况。
其他文献
近年来,利用单质子转移反应提取核的质子谱因子,已经广泛应用于质子辐射俘获反应的研究之中。该方法通过测量截面较大的单质子转移反应的角分布并用扭曲波波恩近似进行分析,导出
本课题研究一个以缓发中子法监测为主,总法和裂变气体法监测为辅的三元法燃料元件包壳破损数字化监测仪。该监测仪包括BF3探测器支路(缓发中子法)、GM计数管支路(总法)、塑料
核成像系统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核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由于具有分子显像和功能显像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学,心血管疾病学和神经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