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新编历史剧理论与创作研究(1978-2010)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xiaqiushi9527118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新编历史剧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肇始到今天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在这三十年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面貌有了巨大改观,新编历史剧的创作及演出也随着社会经济、政治风气、文化思潮以及观众审美的变化而改变,在这三十年中整体面貌有了本质性的改观和发展。本文从新编历史剧理论入手,结合山西新编历史剧发展状况对新时期三十多年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八十年代新编历史剧理论历经三次较大的理论发展,分别是“戏剧观大讨论”、“戏曲化”与“现代化”之争以及“历史剧争论”。戏剧观大讨论对于戏曲,尤其是新编历史剧在文革对戏曲艺术表演体系破坏造成的混乱局面中重新回归其艺术表演特色及理论体系有着重要意义,“戏曲化”与“现代化”之争使新编历史剧在八十年代在传统的基础上开始在戏曲剧本创作过程中加入现代人文思想和现代表达手段,以实现在新时期对已经逐渐提高的大众审美的迎合和对传统戏曲表达的再发展;而对历史剧创作的争论则使剧作家在进一步解放思想,推翻了六十年代历史剧论争中历史真实对于艺术真实的束缚,使剧作者在新时期的创作中彻底解放思想,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这一时期的山西新编历史剧创作,体现出对过去政治宣传工具化艺术创作观的否定,对戏剧创作的自由化倾向,作品整体呈现出宏大叙事的精英化立场,作品偏重理性思考。九十年代新编历史剧理论主要针对当时电视媒体的历史剧“戏说”化观点展开争论,对于其中历史元素的娱乐化演绎的现象进行讨论。经过这次讨论后,戏剧作品的娱乐功能被进一步强化,新编历史剧对于历史的大胆虚构也逐渐被认可。这一时期的山西新编历史剧创作整体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作品的戏剧性和娱乐性成为剧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被予以相当的重视,作品也逐渐从过去的精英化立场开始向民间化叙事转变,作品呈现出更强的审美功能。二十一世纪初新编历史剧理论发展较快,先后经历了“戏剧观大讨论”、“重建中国戏剧”研讨会以及“新时期戏曲历史剧创作学术研讨会”三次较大的讨论。“戏剧观大讨论”在研究戏剧危机的根源的同时也强调了剧本在戏曲演出中的重要性,而“重建中国戏剧”则给出了当前新编历史剧的发展方向,“新时期戏曲历史剧创作学术研讨会”则回顾总结了过去三十年新编历史剧的创作成绩,并重新对现代戏和古装戏进行了划分,对于过去定位模糊的作品进行了明确的定位。而这一时期的山西新编历史剧创作则在强调戏曲演出娱乐性审美功能的同时也开始重视戏曲的教育引导,加强了戏曲演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助力,如诚信、自强、民族团结等思想的表达,在戏曲演出中实现了寓教于乐的社会教育功能。此外,论文还对新时期戏剧发展期间一系列理论论争的观点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些理论观点给出了个人的看法。
其他文献
小学阶段是学习的启蒙阶级,对于人的成长与发展极为重要。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文化熏陶、行为习惯、学习态度等对于小学生的成长以及将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由此,要充分重视小
利用物联网卡数据传输和高清车牌识别摄像机提取公交运行信息,建立公交运行模型对公交运行数据进行模式识别,揭示公交运行的时空模式,提出公交运行OD的公交服务评价指标和路
结合实际,对"理性"思辨的城市总体规划变革内容进行分析,首先从"理性"思辨的角度对传统规划内容进行分析,其次对"理性"思辨的城市总体规划变革要点进行探讨。
2012年2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国稀土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同时,甘肃稀土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给公司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自古以来,土地资源支撑人类社会的生存与进步,没有土地就没有人类的现在和未来,是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可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现代化进程加速和腾飞,工
受全球经济景气低迷拖累,2012年整体电子产业增长乏力。进入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充满变数:美国财政状况面临巨大挑战,欧债危机持续发酵,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寒冬的延续给
阴囊湿疹是发生在男性会阴部及阴囊上的炎性过敏性皮肤病。该病患者多为18~45岁的青、中年人,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阴囊湿疹多为丘疹和丘疱疹,并伴有潮红、干燥及强烈的瘙痒感等症状。若患者因瘙痒而过度搔抓患病部位,可使其出现疼痛、糜烂、渗液、皲裂及增生肥厚和苔藓样改变等。能引起阴囊湿疹的原因有很多,临床上多认为该病与患者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胆囊炎、血液循环障碍、寄生虫病等)或接触过敏性物品有关。中医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