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性对英汉视译流利度的影响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w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了方向性对英汉、汉英双向视译流利度的影响。通过分析英汉双向视译实验中流利度的三项指标,即不当停顿、重复和修补,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问题:学生译员的英汉视译中流利度的特点是什么;方向性对学生译员的视译表现是否有影响;对学生译员来说,英译汉视译是否比另一方向更流利;对研究生阶段的视译教学有何建议?此外,本研究还尝试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即“学生译员译入母语(A语)要比译入外语(B语)更流利”。实验过程包括两部分----英汉、汉英双向视译及调查问卷。实验对象为15名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口译学方向一年级研究生,此前均已接受过一年的视译课堂训练;实验还邀请了2名有三年以上口译经验的职业译员,但职业译员的表现仅供与学生译员表现进行对比之用。所有实验对象完成双向视译任务后都填写调查问卷,视译录音与问卷均被收集,以便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在学生译员的英汉、汉英双向视译中,不当停顿都是影响其流利度的最大因素,修补其次,重复位列最后;与汉译英相比,以汉语为主导的学生译员在英译汉时虽然出现不当停顿和重复的频率更低,但出现修补的频率更高,因此“母语优势”并没有使他们的英译汉在总体上更为流利;在流利度的三项指标中,方向性对不当停顿和修补的影响更为明显,对重复的影响较弱。因此,虽然方向性与流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实验结果并不完全支持“译入母语要比译入外语更流利”的研究假设。最后,本文提出了对研究生阶段视译教学的若干建议,以促进学生译员视译流利度的提高。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它给各行各业带来的变化也逐渐显现出来,翻译行业也不例外。翻译内容的日渐多样化,对信息的搜集、分析、评价和处理方法的升级,深刻地影响着翻译的工作内
约翰·斯坦贝克是一位倍受争议的美国作家。虽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评论界对他赞扬的声音却依然停留在其30年代的前期作品中,而对其后期作品褒贬不一,甚至称之为创作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