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顺应关联理论研究外交语言的语用模糊现象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交语言对外交活动的顺利进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通常用于发表声明,回答敏感性问题,调节外交气氛等方面。作为外交活动的工具,外交语言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语用模糊的应用。语用模糊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和交际策略,以其特有的简洁性、灵活性和概括性使外交语言充分发挥其作用。  很长时间以来,众多国内外的学者大都从文体学,语义学等方面致力于模糊现象的研究,从认知角度对模糊现象的分析较少。因此人们无法从认知角度对模糊进行阐释。本文从认知的角度,采用定性分析方法,运用顺应-关联理论,对温总理记者招待会中外交语言的英文本进行了分析,研究语用模糊策略在外交语言中的产生及人们对其理解。外交语言中的语用模糊策略不是一个静止的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人际间的活动,是交际参与者对语境的动态理解和对语义的动态顺应的过程。首先,认知语境对外交语言中模糊的产生和理解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外交家可以利用自己的认知语境增加、减少和改变认知假设从而重新构造认知假设,灵活回答交际参与者的问题。其次,作者分析了语言选择和语境互现的相互顺应。然后,作者分析了语用模糊的选择是交际者顺应了社会世界,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等认知语境的结果。最后作者阐释了语用模糊在外交语言中所能达到的功能。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从认知的角度提高人们对语用模糊策略的认识,能够找到一个系统而全面的理论来阐释外交语言中的语用模糊策略的产生和理解,以及语用模糊策略在外交语言中所能达到的功能。  研究表明:顺应-关联理论能很好的阐释外交语言中模糊策略的产生和理解,对理论和实践都有一定意义。对于语用模糊策略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对于外交活动的成功进行有实践意义。对于外语教学和外交能力培养都具有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凯特·格伦维尔是一位杰出的澳大利亚女性作家,她因《神秘的河流》这本小说而闻名。《神秘的河流》写于2005年,这是一本关于十九世纪早期澳大利亚的历史小说。凯特将澳大利亚的
美国现代派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WallaceStevens,1879-1955)毕生都在探索语言、诗歌对世界以及现代人们生活的意义。在他的第一本诗集《簧风琴》中,诗人运用诗歌语言中的声音以
作为美国南方文学的领军人物,威廉·福克纳在小说创作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对美国文坛甚至世界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出版于1929年的《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
为了更好地利用集散控制系统实现工业网络监控,对MODBUS协议下集散控制系统串行通信机理与方式进行了详尽研究,从实际运用看,基于MODBUS协议的网络监控是实现小型工业网络监
马来西亚的气候日照充足、年降雨量充沛,且季风时节的风力很大,因此能够综合利用太阳能、水能以及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利用LabVIEW系统设计软件开发了一个针对太阳能、
隐喻研究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传统隐喻把隐喻看作一种语言现象和修辞手段。1980年,认知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并且提出概念隐喻理论。但是概念隐喻
实际上黑客实施一次入侵行为,为达到他的攻击目的会结合采用多种攻击手段,在不同的入侵阶段使用不同的方法。因此在这篇攻击方法讨论中我们按照攻击的步骤,逐一讨论在每一步骤中可采用的攻击方法及可利用的攻击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