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交语言对外交活动的顺利进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通常用于发表声明,回答敏感性问题,调节外交气氛等方面。作为外交活动的工具,外交语言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语用模糊的应用。语用模糊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和交际策略,以其特有的简洁性、灵活性和概括性使外交语言充分发挥其作用。 很长时间以来,众多国内外的学者大都从文体学,语义学等方面致力于模糊现象的研究,从认知角度对模糊现象的分析较少。因此人们无法从认知角度对模糊进行阐释。本文从认知的角度,采用定性分析方法,运用顺应-关联理论,对温总理记者招待会中外交语言的英文本进行了分析,研究语用模糊策略在外交语言中的产生及人们对其理解。外交语言中的语用模糊策略不是一个静止的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人际间的活动,是交际参与者对语境的动态理解和对语义的动态顺应的过程。首先,认知语境对外交语言中模糊的产生和理解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外交家可以利用自己的认知语境增加、减少和改变认知假设从而重新构造认知假设,灵活回答交际参与者的问题。其次,作者分析了语言选择和语境互现的相互顺应。然后,作者分析了语用模糊的选择是交际者顺应了社会世界,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等认知语境的结果。最后作者阐释了语用模糊在外交语言中所能达到的功能。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从认知的角度提高人们对语用模糊策略的认识,能够找到一个系统而全面的理论来阐释外交语言中的语用模糊策略的产生和理解,以及语用模糊策略在外交语言中所能达到的功能。 研究表明:顺应-关联理论能很好的阐释外交语言中模糊策略的产生和理解,对理论和实践都有一定意义。对于语用模糊策略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对于外交活动的成功进行有实践意义。对于外语教学和外交能力培养都具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