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性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来源 :江苏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suxinl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组织的存在与发展越来越需要知识的支撑。知识转移是实现知识创新的基础和前提,高校作为知识型的社会组织因在知识、人才、设施等方面上的优势,使其在社会发展、国家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着弥足轻重的作用。高校科研团队知识转移是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由于受到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知识转移效果往往较低。本文从知识转移视角出发,在参考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高校调研体会,从知识源(转移意愿、转移能力),知识接收方(学习动机、吸收能力),知识特性(隐含性、复杂性),知识转移环境(信任关系、激励机制与知识距离),知识转移媒介五个方面出发,识别影响高校创新性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构建高校创新性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模型并提出假设,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收集研究中所需要的数据,采用信度分析、效度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与分析,最后针对实证结果,提出相应的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通过系统、科学的调研与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转移能力、学习动机、信任关系与激励机制会对知识转移效果产生正向影响,而知识隐含性对转移效果产生负向影响;(2)转移意愿、吸收能力、知识复杂性与知识距离并不会对知识转移效果产生显著影响关系;(3)知识媒介在知识源、知识接收方、知识转移环境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过程中起着中介桥梁作用,而在知识特性对转移效果的影响过程中,知识媒介不起中介桥梁作用。
其他文献
教育建设不断受到我国的重视,其带来的一个效应是高等院校基础建设项目的投入增大。出于扩大规模、改善高校学习、研究、生活环境等目的,高等院校加大基础建设以及建设新校区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发展,大学的职能逐渐从传统的教学、科研扩展到现在为社会服务、国际文化交流等,大学逐渐由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在此背景下,各类主体开始介入大
本试验立足国内猕猴桃生产的实际情况,对以鲜食型‘秦美’猕猴桃为原料酿制干酒的酿造工艺及其非生物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重点解决了酵母的选择、清汁的快速制取、发酵最佳参数的
至少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开始,人类就开始了对完美未来的设想,这其中有些包含了对于城市具体物质环境的设想,有些本身就是对理想城市的规划。这些乌托邦意识形态及其包含的城市
<正>2013年山西省临汾市果树经历了花期大面积遭受霜冻、生长前期干旱、中期多雨的天气过程,但水果产销总体形势还是比较乐观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新发展果树面积大,品
1912年2月,中华民国成立一个月后,中国银行诞生。中国银行的迅速成立,得到了孙中山的大力支持。孙中山不仅接受了大清银行股东的建议,批准将大清银行改设为中国银行,作为中华
对情景教学法在英语听、说、读、写训练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进行了阐述 ,强调了学生只有在各种情景中才能轻松愉快地学会应用英语 ,也在具体语言情景中才能汲取英语文化的真正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新跨越,我国众多的艺术院校招生规模也正在逐年扩大。但是,由于艺术院校学费高昂,学习用品费用较大,很多家庭无力支撑,便形成了贫困生群体。近年来,艺术院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在校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发展所需的教育经费缺口也越来越大,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