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tao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一直都是城市地理学家、城市交通规划师和城市规划师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近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尤其是东部沿海相对发达地区城市化和机动化过程不断加快,城市交通问题也日益突现,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研究逐渐得到重视。许多专家、学者对已经出现在东部地区城市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和探索,并且分别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开展,越来越多的西部城市在取得经济不断进步的同时,也逐渐出现了类似于东部地区的城市发展问题。然而,由于中西部城市大多分布于我国地势的一、二级阶梯上,很多城市的基础地貌以山地为主,因此在许多西部地区城市出现的问题又具有了不同于东部地区城市的特征。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山地城市的交通系统和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就如何处理好中西部地区山地城市出现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山地城市中的典型代表一重庆为例,对重庆市主城区的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对主城区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城市交通系统在不断地发展中逐渐完善以及土地利用上出现的高密度开发的特征。随后,对两者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别阐述,一方面城市交通方式的革新促进了城市规模的扩张,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对于城市空间格局的变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还指出了城市交通对工业、商业、居住用地等产生了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城市的规模、空间格局、总体规划以及城市的高密度建设都深刻影响着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   最后,针对重庆主城区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之间出现的问题,包括城市空间格局与交通方式结构的矛盾、城市空间形态与滞后的道路网络的矛盾以及交通用地偏少与高密度交通之间的矛盾,提出了构建以“BRT+轻轨”型TOD土地开发模式来解决重庆主城区城市问题的战略。
其他文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它独特的地方性魅力和巨大的文化价值,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备受青睐,越来越多地被纳入旅游开发中来。但在近几年的开发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凸显。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国政府提出实施主体功能区划战略。遵循主体功能区划相关思想和理论指导,选用对区域开发建设影响较大的地形
随着交通、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及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行,我国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对于旅游等物质精神两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强烈。而节庆旅游活动在满足游客各方面需求的基础上,又
综合保护开关是煤电钻综合装置和照明信号综合装置的总称。综合保护开关具有先进的保护装置,对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环境以及保护工人的人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矿在平时
湿地土壤微生物不仅在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还在湿地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承担重要角色。由于湿地类型、水文过程及湿地植被分布
地震灾害是重大的自然灾害之一,突发性强,我国地震分布很广,地震多发。地震产生机制复杂,目前还不能准确预测预报,当发生在人口稠密的城市或城镇时,容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在地震发生后,快速获取准确的灾情,采取有效的救援工作,是目前最为有效减轻灾害损失的方法。震后房屋倒塌受害程度表征地震作用下地面运动的强度大小以及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经济损失状况。面向地震倒塌房屋信息提取的多源遥感数据融合,
摘要:针对现阶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以及大庆师范学院自动化专业在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条件,探讨了适合大庆师范学院自动化专业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方式方法。  关键词:自动控制原理;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王艳芹(1979-),女,黑龙江海伦人,大庆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讲师;崔峰(1982-),男,黑龙江大庆人,大庆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讲师。(黑龙江 大庆
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二元制”下的城乡关系逐渐瓦解,在迈向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新型城乡形态是一种符合城乡整体良性发展的动态系统,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可以有效地解
在七年级数学期未复习时,往往会出现平时教学中没有向学生讲解过的题目,特别是一些综合试题,运用常规的解题方法难以解决,应根据题目自身特点寻找合适的解题方法。本文就三角形复习出现的“8字形”特征几何题,谈谈如何求解。  一、初步认识图形中出现的“8字形”  例 如图1,线段AB、CD相交于点O,连接AD、CB,我们把形如图1的图形称之为“8字形”。如图2,在图1的条件下,∠DAB、∠BCD的平分线相交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区域城镇空间研究日益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前沿,人们日益认识到从区域角度研究城镇和从城镇角度研究区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区域城镇空间结构(S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