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养鸡副产物对狐貉增重、日粮营养物质消化和血液生化指标影响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rn_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犬科毛皮动物蓝狐、乌苏里貉的饲料成本高,受市场波动大,寻找合适饲料源,降低饲料成本,是规避养殖收益风险的一个有效途径。与此同时,养鸡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场大量营养副产物(鸡粪和鸡骨架)因得不到合理开发利用,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结合狐食肉性,在其日粮中添加一定比例的鸡骨架;结合貉食粪性,在其日粮中添加一定比例的鸡粪。如果鸡骨架或鸡粪能够满足狐、貉的生长发育,那么在节约狐、貉饲料成本的同时,可以资源化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本研究旨为养鸡业营养副产物(鸡粪或鸡骨架)作为狐、貉的饲料提供依据。研究在吉林农业大学教研基地进行。
  1.选择健康雄性蓝狐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按0%,20%,40%,60%比例的鸡架泥替代基础日粮,预饲期8d,正式饲喂28d。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20%、40%鸡骨架对蓝狐的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而添加60%鸡骨架蓝狐的增重显著增加(P<0.05);添加鸡骨架对各组蓝狐的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料重比以添加60%鸡骨架组最低(P<0.05);营养物质消化率:试验日粮组(添加10%、20%、30%鸡骨架)蓝狐的干物质消化率、粗蛋白消化率、有机物消化率与基础日粮组相比均呈极显著增加(P<0.01);各组粗脂肪的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粗灰分的代谢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日粮3组(60%鸡骨架)钙、磷代谢率相对较高,显著高于基础日粮组(P<0.05);试验日粮组3组(60%鸡骨架)氮沉积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基础日粮组(P<0.01);各组蓝狐的血清尿素氮、血清白蛋白无显著差异(P>0.05);4组蓝狐中试验日粮3组(60%鸡骨架)增重成本最低。在实际生产中,鸡骨架较为廉价,使用可以有效降低日粮成本。试验表明,蓝狐日粮中添加适量的鸡骨架是可行的,并没有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节约了饲料成本,且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选择健康雄性生长期乌苏里貉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按0%,10%,20%,30%比例的热喷鸡粪替代基础日粮。结果显示,乌苏里貉日粮中添加10%、20%热喷鸡粪动物增重显著增加(P<0.05);采食量,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料重比,试验日粮组(10%,20%,30%热喷鸡粪)与基础日粮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干物质消化率、有机物消化率随着热喷鸡粪的添加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粗蛋白消化率,试验日粮1、2组(10%、20%热喷鸡粪)与基础日粮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试验日粮3组(30%热喷鸡粪)显著降低(P<0.05);粗脂肪消化率,试验日粮1、2组(10%、20%热喷鸡粪),均极显著高于基础日粮组、试验日粮3组(P<0.01);各组Ca、P的代谢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日粮组(10%,20%,30%热喷鸡粪)氮沉积量与基础日粮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血清尿素氮,试验日粮3组(30%热喷鸡粪)显著增高(P<0.01);各组血清白蛋白无显著差异(P>0.05);与基础日粮组相比,试验日粮1组会增加乌苏里貉的饲料成本,而试验日粮2组在试验期内每只动物可以节约饲料成本2.7元,增重成本最低,相比基础日粮组降低38%。故试验日粮2组(20%热喷鸡粪)饲喂乌苏里貉较为理想,结果表明:乌苏里貉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热喷鸡粪是可行的,可以节约饲料成本,不会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且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他文献
生物土壤结皮(生物结皮)与维管束植物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生物结皮生态功能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明确了不同类型生物结皮对维管束植物种子萌发、幼苗存活、光合生理、养分运输及群落演替等方面的影响,鲜有研究关注生物结皮对维管束植物根系的影响,是生物结皮与维管束植物之间关系研究的空白环节。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后,生物结皮大面积发育,是该区退耕地植被恢复演替的关键影响因素。然而,迄今
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中,地膜覆盖是主要的节水保温技术,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加强农业发展,提高了农业利润。但由于多年使用地膜,导致土壤中残留的地膜破坏土壤性质、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因此多种可降解地膜得到大规模推广。可降解地膜的种类多样,归因于地膜本身添加物质的不同,所以影响可降解地膜降解的因素也有所差异。不同使用地区的环境因素对可降解地膜的降解影响及残留地膜对土壤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主要通过室内培养试验
学位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是反应土壤肥沃程度以及改善土壤性质的关键。由于地形、土壤形成过程以及农业耕作系统的差异,导致形成了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土壤,其对外源有机质的消纳能力存在差异。本论文以吉林省不同有机质含量黑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向低(LSOM)、中(MSOM)、高(HSOM)及去(RSOM)有机质土壤处理中添加不同量玉米秸秆的模拟培养试验,研究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秸秆腐解程度、有机转化能力,以及对土壤酸度、
学位
本文通过培养实验,研究土壤水分状况、外加有机物料(施用秸秆)、氮素形态、氮素用量、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及其混合抑制剂对稻田土壤微量气体(CH4和N2O)排放的影响,以期探讨稻田土壤覆盖旱作后土壤微量气体排放规律和N2O排放量增加的原因,并探索降低稻田土壤微量气体排放的措施,为水稻清洁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水分和有机物料(水稻秸秆)在土壤CH4排放上存在密切关系,不添加水稻秸秆时,C
学位
本文通过以戊二烯酮、查耳酮为先导化合物,采用活性基团拼接法将三氮唑杂环引入到戊二烯酮、查耳酮结构中,合成了33个含三氮唑杂环的戊二烯酮衍生物Y1-Y33和16个含三氮唑杂环的查耳酮衍生物Z1-Z16,其结构通过1H NMR、13C NMR、HRMS进行表征。并对它们进行了抑菌和抗病毒生物活性测试。  采用浊度法对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Y6、Y16、Y18、Y22、Y23、Y25、
植物淀粉磷酸化酶的两种亚型(Pho1和Pho2)主要调控植物生长发育阶段的淀粉代谢。Pho通过催化葡萄糖基单元从葡萄糖1-磷酸酯(Glc1P)向α-1,4-葡聚糖链的非还原端的可逆转移而对葡聚糖链的合成和降解做出贡献。另一方面,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引起的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对全球小麦生产和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重要病害。然而,淀粉磷酸化
该文用阿维菌素对小菜蛾进行室内抗性汰选,选育抗性品系,并对其生物适合度、抗 性产生机制和交互抗性类型进行了较系统研究,为抗性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机制与表皮穿透作用的降低,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提高及GABA受体结合数目的降低有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多功能氧化酶也参与抗性,但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查明.保护酶系在抗性中的作用需深入研究.
学位
仔猪细菌性腹泻是当今集约化规模化养猪生产中最常见的一类肠道炎症性疾病,给生猪养殖业带来了极其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中F18大肠杆菌(E.coliF18)是引起断奶仔猪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地方品种猪对其抗性的调控机制有待系统阐明。前期通过组学测序筛选出1个大肠杆菌F18感染调控的关键候选长链非编码RNA——lncRNA-FUT3as,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围绕lncRNA-FUT3as功能与调控机制开展深
学位
精子发生(Spermatogenesis)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调控过程,目前关于它的研究多集中在基因和药物水平,而对此过程中调控网络的系统研究却很少涉及。本研究旨在探索鸡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向精子发生过程中新的调控网络,通过对减数分裂关键基因Stra8上游miRNA(microRNA,miRNA)的研究,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TF(Transcript
学位

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 GR, EC 1.6.4.2)是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中一种重要的氧化还原酶类,广泛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响应环境胁迫。桑树(Morus abla L.)作为一种多年生的经济林木,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态保护方面,其自身也常常遭受各类逆境胁迫。目前,GR家族成员已从许多植物中克隆得到,同时也在部分植物中进行了功能研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