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皮影流派造型比较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eaj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影是流行于我国民间的传统剧种,是一门集声、光、形、影(绘和雕刻)于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皮影艺术是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传承的活化石,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戏曲剧种之一。作为江汉平原皮影戏流派“门神谱”皮影发源地之一,本文以深入研究湖北潜江地区的“汤格”、“郭格”皮影造型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研究潜江皮影起源发展的地域特征与流派传承情况,分别从皮影的影人造型特征、纹样装饰特征、色彩搭配特征彩三个层面进行梳理。对比研究二者的共性和差异。通过实地发现,潜江地区的“汤格”与“郭格”虽一脉相承,但在流变的历史中却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发展脉络,汤格仍遵循“传内不传外”的家族式传承,“郭格”的传承人则已经流传到外姓;在流传的过程中“汤格”与“郭格”由于制作工艺不同、制作工具不同、演出剧目不同等原因,在皮影的结构、外形、色彩表现上均有不同的特征。具体而言,汤格皮影形象更加高大、皮影形象更多倾向于神话人物且造型更加夸张;郭格皮影形象相对较小,皮影形象更倾向于对现实人类的刻画。色彩上由于工序、工具等原因,汤格皮影的色彩更加艳丽;郭格则相对较灰;在颜色的选择上,汤格皮影严格按照“三色原则”,绝不会出现第四种颜色,而郭格皮影则经过不断的发展,部分皮影出现了4种或4种以上的上色手法。最终,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田野考察法、比较分析法,个人访谈法等方法,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第一手访谈资料,本文对潜江皮影主要流派“汤格”皮影及“郭格”皮影的发展起源脉络以及形成风格差异的原因进行梳理,对两个流派皮影造型进行了全面解构,将潜江皮影两大流派之长时间“口传心授”的传承变为详细的理论分析材料并补充大量的一手文献,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同时本研究还能够完善国内对于潜江皮影研究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为更好地传承发展潜江“汤格”、“郭格”造型制作工艺,弘扬江汉平原皮影文化艺术做出就基础性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其他文献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新时期统筹城乡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是推进小城镇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研究桂林市县域经济发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职业人才,其教学核心是能力本位。对中职电子商务的学生而言,英语不再仅仅是学校开设的一门基础课,更是一种与其职
第三语言是通过手势、面部表情、眼神、姿态等非语言行为来传情达意的一种交流手段。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用英语和学生交流有时很困难.如果能恰当地运用第三语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是培养人才的途径。作为初中体育教学工作者要常抓不懈,在实践中不断完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注重对知识的讲解和分析,而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却没有得到应用的关注。新课改实施以来,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方法,要求教师在
伴随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的实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如果没有实效性的课堂教学,教育改革就是一句空话。所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深化课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网络化的加速进程,城市建筑随之也发生日新月异的变迁。相应地,医疗建筑环境,也带给我们新的功能形态、新的艺术建构和新的空间体验。但是,“医院建筑的特色”却在新的环境中渐行渐远。  “零识别”便是医院建筑特色丧失的最直接表现,材质雷同的外表皮,宽阔挑高的大厅空间,温馨粉的妇产科病房,卡通化的儿科病室,在这种背景下,就医者对医院的认同感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医院空间的焦虑感和茫然感
在行为建筑学中,一般用现场追踪观察的方法来研究人的外显行为,并将人的行为模式与物质场所联系起来作为整体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符合人们社会、文化、心理需求的环境。  也就是说,只有物质的实体和空间表达了特定的文化、历史、人的活动,并使之充满活力时才是有益的场所空间。  医院作为一个城市中特定的场所空间,就医人群多,活动模式多,所承载的活动事件就像超现实主义和意识流文章所表现的内容一样,需要人们在
随着改革强军步伐的深入推进,作为实施军事科研保障的最前端环节,物资采购已成为影响军事科研正常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归纳军队科研单位物资采购特点,梳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从
记忆是一个系统,不仅仅是某一个影像,或者某一个点状化的片段,它同时也是对自身的一个解构。  因此,很多建筑师设计医院时,首先把医院作为一个生命体,生命本身就带有情感,是对过去、对历史的尊重。  从这个建筑物的记忆出发,尊重“过去的人和事”,从中挖掘出其背后的点点影像,片片记忆,还原建筑物的某些情感,以此为前提来思考新建筑的定位与方向。  于是,建筑师给自己营造了很多假设空间,里面有人、有活动、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