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一种常见心血管疾病,我国成人CHF患病率约为0.9%。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II, AngII)受体拮抗剂是目前临床抗心衰一线药物,该类药物通过不同环节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 angiotensin aldosterone system, RAAS),扩血管、减少回心血流量、改善心肌功能,但长期给药会不同程度造成一定的副作用,如咳嗽、皮疹、心悸和头晕等。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和免疫活化是CHF发生以及发展另一重要病理机制。CHF患者体内细胞因子网络明显失衡,如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TNF-a)、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和IL-17的过度分泌。此外,炎症反应与活化的RAAS之间存在明显的“交叉通话”,两者之间可相互促进,共同推动CHF病程发展。因此抑制炎症反应并调节免疫系统平衡是控制CHF潜在的治疗靶点。中国茶饮文化历史悠久,已有几千年医用历史。儿茶素是茶叶中含量最大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研究表明儿茶素对多种炎症性疾病具有良好抗炎作用,可抑制炎性细胞因子TNF-a、IL-1和IL-6分泌,提示儿茶素可能对CHF具有一定疗效。本文初步考察儿茶素对实验性大鼠心衰保护作用,进一步考察儿茶素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机制、以及抗炎与心衰保护作用之间的关系,为开发儿茶素应用于临床治疗CHF提供一定实验依据。目的:1.考察儿茶素对实验性大鼠心衰模型的保护作用;2.探讨儿茶素对心衰大鼠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机制,以及抗炎作用与心衰保护作用之间关系。方法:1.采用腹主动脉结扎制备大鼠心衰模型;通过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心脏重量指数、AngII、醛固酮(aldosterone,ALD)和心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含量水平评价儿茶素疗效;2.制备大鼠心衰模型,考察心衰病程中血清中IL-17/IL-10与血流学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考察脾T淋巴细胞上清液IL-17、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TGF-β)的含量变化情况,流式细胞分析脾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Th17和Treg的分化情况。结果:1.儿茶素治疗给药明显提高心衰大鼠心肌功能、改善血液动力学参数、降低全心和左心室重量指数;儿茶素治疗给药显著降低心衰大鼠血浆AngII、ALD和ANP的含量水平;2.大鼠心衰病程中,IL-17/IL-10与左室收缩压(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pressure, LVSP)呈现出明显负相关,与左室舒张末压(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pressure, LVEDP)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3.儿茶素治疗给药可显著改善心衰大鼠脾脏组织病理学、降低脾脏指数、抑制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降低脾T淋巴细胞上清液和外周血IL-17的含量、提高脾T淋巴细胞上清液以及外周血中IL-10和TGF-β的含量水平;儿茶素可升高脾脏以及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所占比例,降低辅助性T细胞-17(Helper T cells-17,Th17)比例,调节Treg和Th17之间平衡。结论:1.儿茶素对大鼠心衰具有治疗作用,有一定临床应用前景;2儿茶素可以显著抑制心衰大鼠体内炎症反应并调节免疫失衡;3.儿茶素对心衰大鼠正性肌力作用与其调节外周血以及脾脏组织Treg和Th17之间的分化平衡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