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变化对滇南喀斯特地区土壤和优势植物元素和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p0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云南的喀斯特区域地处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植物生长季内气候温度波动范围小,但降水分布存在显著时空差异,干旱是影响该地区植物生长的重要限制因子。未来该地区的气候变化将包含更大的降水变异性,显著影响该地区的降水量和分布格局,因而研究该地区土壤和植物的特点以及对未来水分变异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实验样地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的典型喀斯特区域内,该地区植被群落结构以灌-草为主。自2017年4月开始水分添加实验(4个水分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于2018年4月(旱季)和8月(雨季)分别采集该区域内的土壤(0-10 cm)和四种优势植物——鞍叶羊蹄甲(Bauhinia brachycarpa)、假虎刺(Carissa spinarum)、芸香草(Cymbopogon distans)和刺芒野古草(Arundinella setosa)叶片样品,分别测定土壤和植物叶样品中C、H、N、P、S、K、Ca、Mg、Al、Na、Fe、Mn、Zn、Cu14种元素以及植物叶中相关代谢产物。主要结果如下:1)该地区表层土壤中全C、全N和全P含量较高,K、Ca、Mg等活动性强的元素在该地区长期气候条件下受淋溶迁移严重,含量相对较少,Cu、Mn等迁移性弱的元素在表层土壤中相对富集。水分添加以及季节变化显著影响了土壤含水量,但水分变化对土壤p H和温度没有显著影响,仅对土壤中C、N、S元素有影响,Na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2)该地区四种植物元素组成特点为:草本叶中Na含量相对较高,灌木中C、Ca、Mn含量相对较高,四种植物中两种草本的元素含量有较强的相似性,两种灌木叶中元素含量差异较大。四种植物元素含量对水分变化的响应不同:灌木中,土壤水分增加使得叶中K含量降低,而Ca含量增加,水分变化下,假虎刺中C、N、P等大量元素的稳定性高于鞍叶羊蹄甲;草本中,土壤水分增加使得叶Na含量和K:P值下降,土壤水分变化下,芸香草叶中大量元素的稳定性高于刺芒野古草。3)在土壤水分含量显著变化的前提下,研究区域内四种植物平均元素含量变化基本符合限制元素稳定假说,但在单个物种层面有了新的演化:在水分条件变化下,叶元素含量的稳定性与植物中元素的量有关,含量越接近极大值(基本元素C、H、N等)或极小值(微量元素Cu、Zn等)的元素其变异系数越小(越稳定),两种植物中含量接近于1mg/g的元素P、S、Mg的变异系数最高。4)分析四种植物叶代谢产物对不同水分条件的响应,发现旱季和雨季间植物代谢产物的变化明显高于各水分添加组间的变化。在旱季、雨季两个不同水分时期下,植物在有机酸、醇类、糖类及其衍生物等物质含量有显著的变化,但灌木和草本代谢产物的变化趋势有显著的差异:两种灌木中有机酸、糖类、醇类等多种物质含量在雨季均显著增加,糖类的合成和分解代谢加强——淀粉和蔗糖代谢,三羧酸循环以及磷酸戊糖途径显著增强,此外,在旱季时鞍叶羊蹄甲中与活性氧清除系统相关的抗坏血酸含量下降;两种草本中旱季显著增加的差异代谢产物种类明显高于雨季显著增加的代谢产物种类,旱季时两种草本中莽草酸代谢途径增强,相关酚类物质的合成增加,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抗旱性。在不同时期外界水分添加组和对照组相比对植物的影响趋势与旱季和雨季间的趋势基本一致,但相比于灌木,两种草本(尤其是刺芒野古草)的代谢产物变化对水分添加更为敏感。
其他文献
近几年,在浦东扁豆主产区爆发了一种病害类似于其他作物上发生的菌核病。本研究通过对该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研究它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进行分子序列鉴定,确定了该致病菌就是核盘菌属的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de Bary,1886),该菌可以感染扁豆全株,包括根、茎、叶、花、果实都能感染发病,并且都观察到菌核的形成。用扁豆来源的核盘菌和大豆、油菜来源的核
我国绿叶菜消费量巨大,为突破传统生产模式,工厂化栽培应运而生。工厂化栽培可通过控制模型对环境条件进行精准调控,因此模型中输入参数的准确性显得尤为关键。本研究以散叶莴苣(Lactuca sativa L.)、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的杭白菜和青菜多个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栽培要素涵盖全季节多茬口栽培试验、品种试验和营养液浓度试验。通过基本生长
【目的】探讨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PTLD)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在我院治疗或随访且临床资料完整的PTLD患者的临床资料(PTLD组)。采用1:2配对设计,对PTLD组每个患儿均匹配2位在同期(时间相差不超过1年)进行肝移植手术且随访期间未发生PTLD的
大麦(Hordeum vulgare L.)是一种重要的谷类作物,许多国家都有种植,主要用来作为人类的食物、牲畜和酿造啤酒。大麦花序由三朵小花组成,包括一个中间小花和两个侧小花。根据侧小穗的育性大麦可分为三种常见的棱型花序。然而,大麦花序发育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为了更好地理解棱型决定机制,本研究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对一个假定的大麦花序调节转录因子家族进行正向遗传学、反向遗传学和全基因组分析,来更好地了
目的探究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通过抑制肠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1.评估LF通过抑制EMT对新生大鼠NEC模型的干预作用采用人工喂养联合缺氧及冷刺激方法构建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NEC
小苍兰(Freesia hybrida)是世界著名的球根花卉之一,花色丰富,花香袭人,是花卉市场上重要的切花,深受人们喜爱。花色作为小苍兰的重要表型性状,丰富的花色一直是小苍兰育种的重要目标。本文选择4个色系11个常见小苍兰品种为研究对象,首先测定所选品种花瓣表型数据,进而通过构建数字基因表达谱的和关键差异基因表达特征的研究,探讨小苍兰花色苷合成的生理分子机理,为后续揭示小苍兰花色形成的机制奠定基
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是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致病菌,主要流行株为三型Psa(biovar 3),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已成为世界性难题。试验取样过程中发现部分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猕猴桃抗性栽培品种疑似出现溃疡病症状,其原因是否与Psa出现新的变异有关尚不清楚。因此,明确Psa的群体结构,探究其致
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侵染水稻,引起水稻白叶枯病(bacterial leaf blight,BLB)。Xoo主要依赖于III型分泌系统(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T3SS)将效应蛋白(T3SS effectors,T3SEs)分泌到寄主细胞中,引起水稻的抗(感)病。T3SS由成簇的hrp基因编码,Hrp G和H
作为学习型政党,中国共产党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是党内一项重要的学习制度,为确保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认真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提高理论水平,学得深入、学得透彻,更好指导实践工作,扎赉特旗积极探索中心组学习方法,不断丰富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形式,在提高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拓宽学习知识广度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期刊
农业机械装备是《中国制造2025》中所提出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现代农业建设进程的提速以及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都依托于农业机械装备的发展。而丘陵山地拖拉机姿态主动调整技术是农机装备智能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传统的轮式丘陵山地扭腰拖拉机为基础实验平台,实现姿态主动调整系统,并对控制系统、姿态主动调整控制算法和车载管理系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实现了丘陵山地拖拉机姿态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