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的导管消融结局不良。肺静脉电隔离是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基石。在非阵发性房颤患者中,肺静脉电隔离仅能使少部分患者的房颤终止并转复为窦性心律。伊布利特是一种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常用于房颤终止以辅助消融。本研究拟评估消融术中对伊布利特的心律反应和消融后长期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地纳入138例首次行导管消融的非阵发性房颤患者。所有入组患者在肺静脉电隔离后房颤均未终止,并被给予静脉输注伊布利特(1.Omg)。在伊布利特输注后房颤终止者定义为伊布利特反应者(n=86),房颤未终止者定义为无反应者(n=52)。研究的主要终点是首次导管消融后出现持续时间>30s的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结果所有入组患者平均年龄(61±10)岁,男性占73.6%,长程持续性房颤占32.6%。在伊布利特输注后,62.3%患者的房颤直接地或者经转为心房扑动后转复为窦性心律。较长的房颤病程与房颤终止失败相关(优势比1.009,95%可信区间1.002~1.007,P=0.011)。在首次导管消融后中位随访610天(四分位距:475~1106),伊布利特无反应者(n=24,46.2%)比伊布利特反应者(n=26,30.2%)有更多的房性心律失常复发(log-rank,P=0.01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伊布利特无反应者与房性心律失常复发明显相关(风险比1.994,95%可信区间1.117~3.561,P=0.020)。结论在肺静脉电隔离后房颤持续的患者中,对伊布利特输注的心律反应可以预测导管消融后房性心律失常的复发。这可能有助于房颤的复发风险分层和个体化的心房颤动管理。背景一些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在肺静脉电隔离后房颤常难以终止,尤其是非阵发性房颤患者。伊布利特常用于终止心房颤动以辅助消融。前期研究发现对伊布利特的反应可以预测导管消融后长期房性心律失常的复发,但尚不明确其与左房重构的关系。本研究拟通过评估房颤患者的左房低电压区,以研究其与对伊布利特反应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地纳入首次行导管消融的房颤患者。所有入组患者在肺静脉电隔离后房颤均未终止,并且接受了静脉输注伊布利特(1.Omg)。在伊布利特输注后心房颤动终止者定义为伊布利特反应者,心房颤动未终止者定义为伊布利特无反应者。所有入组者在肺静脉电隔离后窦性心律下进行双极电压标测。低电压区(low voltage zones,LVZ)定义为双极电压振幅<0.5mV。LVZ存在定义为低LVZ面积>5%的左房表面面积。结果研究共纳入5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2±10)岁。所有患者中,37例(68.5%)为男性,46例(85.2%)为非阵发性心房颤动,16例(29.6%)为伊布利特无反应者。与伊布利特反应者相比,伊布利特无反应者中LVZ%≥9%的患者比例更高(56.3%比21.1%,P=0.011)。在LVZ分期上,伊布利特反应者中Ⅰ期24例(63.2%),Ⅱ期10例(26.3%),Ⅲ期2例(5.3%),Ⅳ期2例(5.3%);而伊布利特无反应者Ⅰ期 6 例(37.5%),Ⅱ 期 5 例(31.3%),Ⅲ 期 1 例(6.3%),Ⅳ期 4 例(25%)。伊布利特无反应者LVZ程度明显高于伊布利特反应者(P=0.043)。伊布利特无反应者左房后壁LVZ的分布明显高于伊布利特无反应者(81.3%比34.2%,P=0.002)。在多因素logistic分析中,左房后壁LVZ与伊布利特终止房颤的疗效相关(优势比6.653,95%可信区间 1.495~29.603,P=0.013)。结论肺静脉电隔离后对伊布利特的反应与左房LVZ的程度和左房后壁LVZ相关,伊布利特输注后房颤持续者的左房LVZ程度更高,这可能解释在导管消融后其长期房性心律失常的复发更多。背景对于消融前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心律的患者,肺静脉电隔离会终止少部分患者的房颤。对于肺静脉电隔离后房颤持续的患者,伊布利特和(或)直流电复律被用于终止房颤。前期研究发现对伊布利特的反应与左房低电压区的程度相关。本研究拟分析房颤终止的不同方式与其他电生理基质的关系。方法前瞻性地纳入消融前为房颤心律且首次行导管消融的房颤患者。根据消融术中房颤终止的方式,将入组者分为肺静脉电隔离(pulmonary vein isolation,PVI)时房颤终止者(PVI反应者)、导管消融联合伊布利特的房颤终止者(伊布利特反应者)、导管消融联合电复律的房颤终止者和导管消融联合伊布利特及电复律的房颤终止者(伊布利特无反应者),其中后3组定义为PVI无反应者。所有入组患者分别在消融前和转复后进行双极电压标测以评估肺静脉肌袖和左房的电压。在消融前、转复前和伊布利特用药前后测量房颤的周长。结果研究共纳入33例患者,平均年龄(62±10)岁,其中男性24例(72.7%),持续性房颤21例(63.6%)。所有患者中,PVI反应者4例(12.1%),伊布利特反应者18例(54.5%),导管消融联合电复律的房颤终止者2例(6.1%),伊布利特无反应者9例(27.3%)。与PVI反应者相比,PVI无反应者的左房容积(98.9±24.2 ml比71.0±11.0 ml,P=0.005)和左房面积(101.4±19.3 cm2比74.8±7.5 cm2,P=0.015)更大,左上肺静脉(32.4±7.7 mm 比 19.0±3.8 mm,P=0.003)和左下肺静脉肌袖(15.6±4.3 mm比8.1±5.9 mm,P=0.004)更长。与伊布利特无反应者相比,伊布利特反应者中基线房颤周长更长(173±20 ms 比 148±14 ms,P=0.003),由伊布利特引起房颤周长的延长幅度更大(96±52 ms 比 49±28 ms,P=0.019)。各组间左房低电压面积和百分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消融术前为房颤心律的患者中,PVI时房颤终止者的肺静脉肌袖较短,这为这部分患者仅需行肺静脉电隔离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PVI后房颤持续者,基线房颤周长和房颤周长的延长幅度可能是影响伊布利特终止房颤疗效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