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对治疗决策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作用。既往研究发现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 NSTE-ACS 人群中,高危冠脉解剖(High-Risk Coronary Anatomy,HRCA)可预测30天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和1年内死亡事件,但其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尚不清楚。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HRCA对NSTE-ACS患者PCI术后远期预后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大样本、前瞻性、长期随访、观察性队列研究的二次分析,共入组2013年在阜外医院接受PCI治疗的10724例患者。本研究纳入分析的人群是NSTE-ACS患者,根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是否符合HRCA定义,患者被分为高危冠脉解剖(HRCA)组和低危冠脉解剖(Low-Risk Coronary Anatomy,LRCA)组。HRCA是指左主干病变狭窄>50%,前降支近端病变狭窄>70%或包括前降支的双支或三支病变。研究采用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模型计算风险比(Hazard Ratio,H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以评估HRCA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研究主要终点为2年内MACCE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和卒中)及5年内死亡/心肌梗死/非计划血运重建/卒中的发生率和校正混杂因素后的HR。研究结果本研究纳入4984例NSTE-ACS患者,其中3752例(75.3%)患者符合HRCA定义标准,其余1232(24.7%)例患者归为LRCA组。HRCA患者与LRCA患者相比基线情况较差,包括年龄更高、合并症更多,且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病变更重。HRCA组患者非计划血运重建(2 年:9.7%vs.5.1%,p<0.001;5 年:15.4%vs.10.3%,p<0.001)较高,2年内MACCE(13.1%vs.8.8%,p<0.001)及5年内死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卒中(23.0%vs.18.4%,p=0.001)的发生率也更高。Kaplan-Meier生存分析得出类似的结果。Cox多因素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后,HRCA与非计划血运重建(2年:HR=1.636,95%CI:1.225-2.186;5年:HR=1.460,95%CI:1.186-1.798)、2 年内MACCE(HR=1.275,95%CI:1.019-1.596,p=0.034)及5年内死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卒中(HR=1.183,95%CI:1.010-1.385)的风险升高独立相关。研究结论中国冠心病患者大规模队列研究显示,HRCA是NSTE-ACS患者PCI术后远期非计划血运重建和主要终点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研究背景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Multivessel Coronary Artery Disease,MV-CAD)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常规治疗方式之一。对于此类患者首次PCI术通常主张两种治疗策略:仅干预罪犯血管或同期千预多支血管。然而,在NSTE-ACS合并MV-CAD人群中两种策略的远期预后差异尚不明确。仅干预罪犯血管血运重建不完全,可能需要再次入院行择期PCI术,增加患者负担;另一方面同期干预多支血管手术相关并发症风险高,影响介入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在NSTE-ACS合并MV-CAD患者中,首次PCI术时罪犯血管单支PCI(Single-vessel PCI,SV-PCI)和多支血管 PCI(Multi-vessel PCI,MV-PCI)的远期疗效。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大样本、长期随访、观察性队列研究的二次分析,共入组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PCI治疗的10724例患者。本研究纳入分析的人群是NSTE-ACS患者,根据患者初次PCI的治疗策略,患者被分为SV-PCI组和MV-PCI组。主要排除标准包括冠状动脉无显著病变、单支血管病变、PCI治疗策略缺失及PCI术不成功。SV-PCI定义为本次入院后的初次PCI仅治疗导致本次NSTE-ACS的罪犯血管;MV-PCI定义为本次入院后的初次PCI除治疗罪犯血管外,还至少处理一支其他病变冠状动脉。本研究的主要终点是2年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包括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或卒中。次要终点除包括MACCE事件的各个组分外,还包括支架内血栓和出血。研究采用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模型计算风险比(Hazard Ratio,H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以评估两组患者的远期预后。为进一步减少混杂因素的影响,本研究还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和逆概率加权分析增加组间可比性。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338例合并MV-CAD的NSTE-ACS患者,其中SV-PCI组2259例,MV-PCI组1079例。两组患者基线情况大致相似,但MV-PCI组患者中临床表现为NSTEMI者较多、BMI较高、既往PCI史较少、出院带药包括β受体阻滞剂和他汀类者较多(P均<0.05)。冠脉造影结果方面,MV-PCI组术前SYNTAX积分较高、术后SYNTAX积分较低,且冠脉解剖特征更加复杂,例如三支病变、慢性闭塞病变、分叉病变和开口病变比例更高(P均<0.05)。介入操作方面,MV-PCI组IVUS使用率更高、支架置入数量更多(P均<0.05)。所有患者均完成了 2年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MACCE发生率与校正后的风险均无显著差异(SV-PCI:13.1%vs.MV-PCI:14.0%,P=0.735;校正后 HR=0.967,95%CI:0.792-1.180,SV-PCI 为参照)。两组患者主要终点和各个次要终点事件累积发生率亦无显著差异(Log-rank P值均>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及逆概率加权分析得到相似的结果。亚组分析显示两种PCI策略的区别在不同临床亚组中对2年内MACCE风险的影响一致,未发现显著交互作用。研究结论在NSTE-ACS合并MV-CAD的患者中,首次PCI术同期处理多支病变血管并不优于只处理罪犯血管的单支PCI。未来需要大规模随机临床研究对本研究的发现进行证实。研究背景对于冠心病左主干或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目前指南推荐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优于PCI术。然而对于合并三支病变(three-vessel disease,TVD)的 NSTE-ACS 患者,CABG、PCI 和单纯药物治疗(medicaltherapy,MT)的远期预后差别尚无随机临床研究报道。这类患者的最佳治疗策略仍然存有争议,目前尚无真实世界、大样本、长期随访的临床研究证据。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NSTE-ACS合并TVD患者PCI、CABG和MT三种治疗方式的远期预后差别。研究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大型队列研究的二次分析。研究的原始队列共连续入组2004年4月至2011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住院治疗的TVD患者共8943例,本次分析只纳入了临床表现为NSTE-ACS的患者,即NSTEMI和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并将患者根据其接受的治疗方式分为PCI、CABG和MT三组。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7.5年。主要研究终点是全因死亡,次要研究终点是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卒中及非计划血运重建。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928例NSTE-ACS患者,其中1589例(40.5%)接受了 PCI治疗,1230例(31.3%)接受了 CABG治疗,1109例(27.9%)接受了 MT治疗。与PCI组患者相比,CABG和MT组患者男性比例更高,有更多危险因素和合并症,包括糖尿病、既往心肌梗死、外周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病。CABG患者SYNTAX评分和左主干病变比例更高,而MT患者LVEF和肌酐清除率较低。临床结局方面,与PCI组相比,CABG组远期心肌梗死、非计划血运重建、MACCE发生率更低,但卒中发生率较高(P均<0.05)。与MT组相比,除PCI组卒中发生率相似、非计划血运重建和心肌梗死发生率较高外,PCI和CABG组所有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低(P均<0.05)。Kaplan Meier生存分析结果与上述结果相符。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校正混杂因素后,与PCI相比,CABG显著降低了远期心原性死亡(HR=0.445,95%CI:0.226-0.876)、非计划血运重建(HR=0.330,95%CI:0.172-0.635)和 MACCE(HR=0.719,95%CI:0.532-0.972)的风险。与MT相比,PCI只显著降低了远期死亡风险,而CABG则显著降低了死亡、非计划血运重建和MACCE的风险(P均<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血运重建方式(CABG和PCI)与远期全因死亡和MACCE风险的相关性基本一致,未发现显著的交互作用。达到完全血运重建标准的PCI组患者远期MI发生率(12.0%vs.2.7%,P<0.001)较CABG组仍然较高,但校正混杂因素后所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无显著差异(P均>0.05)。研究结论在NSTE-ACS合并TVD的人群中,经过校正混杂因素,CABG与PCI相比显著降低了远期心原性死亡、非计划血运重建和MACCE的风险。在三种治疗方式中,只接受单纯药物治疗远期MACCE风险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