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医德建设问题研究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wolfzz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期的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众多道德建设领域,医患关系的复杂化导致医德建设被提到了更加紧迫、更加重要的位置。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研究新形势下我国医德建设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医德建设,引导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正确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正确看待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满意的医疗服务。本文共分为五大部分论述:第一部分为医德建设相关概念。对道德、医德及医德建设的基本内涵进行理论研究,根据道德品质形成机制原理探讨了医德品质的形成机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重新认识医德建设的独特性、实践性、传承性、时代性等特点,并阐述了此次医德建设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为医德建设的内容。系统地对我国传统医德建设及西方传统医德建设的发展历程进行综述研究和对比研究,总结出新形势下我国医德建设内容,包括基本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医德基本原则建设、医学职业道德建设、医学伦理建设、医学法制建设等几方面。第三部分为医德建设的意义。对新形势下医德建设的意义进行总结汇总如下:加强医德建设是建设健康中国,顺应民生的必然要求;加强医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加强医德建设是新形势下深化医改的重要举措。第四部分为新形势下的医德建设现状。利用唯物的、发展的、整体的角度正确的对我国医德建设现状进行评价,从大量的医德实践中对医德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困境进行科学分析,找出我国医德建设的短板。第五部分为医德建设的途径。医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经过系统的研究分析得出,必须通过社会高度重视医德建设,医学院校、医疗机构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医务人员不断提高医德水平等途径,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全面地推进我国医德建设。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医德发展、医德规范相关文献的阅读与整理,理清我国医德建设及西方医德建设发展历程,总结出医德理论体系和医德规范的相关内容,掌握其发展规律,吸收其合理内核,从理论上拓展了医德理论的研究视野。(2)跨学科交叉研究法。以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观点和方法为基本立场,同时应用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伦理学知识等相关知识,为正确评价医德建设现状提供了可选择的新视角,也为解决医德建设问题提供了可参考的途径。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要求的不断深入,现在教学工作的改革有力地推进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小学语文教育也随之创新发展出更多新的教学方式。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启蒙阶段,在学习生
对野外海南红豆叶片的气体交换、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及其相应环境因子的日变化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夏季7月叶片净光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前者的变化主要
摘要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破解“无人种地”难题和确保“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关键,也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人力资源基础。需求分析是提高职业农民培训效果的前提,通过需求分析,总结职业农民需求内容及影响因素;同时,梳理现有职业农民培训供给现状和培训绩效,分析培训供给和绩效影响因素。在供需分析的基础上,从农民需求和供需匹配的视角,创新职业农民培训供给机制分析框架,构建职业农民培训供给保障和制度保障,
材料的损伤作为一种不可逆的热力学过程,它的发展和演化都伴随着能量的耗散.文中在热力学基础上,应用损伤力学对应力腐蚀损伤过程中的能量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阳极溶解型应力
报道无患子科(Sapindaceae)3个单种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其中掌叶木属和茶条木属为首次报道.掌叶木属(HandeliodendronRehd.)、茶条木属(DelavayaFranch.)、伞花木属(Eurycory
本文结南龙胆科植物做了修订和补充。将白花田草的名称更正为百金花;将美国獐牙菜归并入狭叶獐牙菜;报道了新记录种5个,即:念珠脊龙胆,流苏龙胆,新店獐牙菜,峨嵋双蝴蝶,玉山双蝴蝶。
<正> 中风是一种发病骤急、症情严重的疾患。凡卒然暴厥、昏不知人、半身不遂或四肢不举、口眼喎斜以及說語言蹇瀒等証,皆属本病范畴。由于中风的原因不一,表現症状又很复杂,
期刊
选取鼎湖山保护区3个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荷木(Schima superba)针阔混交林样地,研究其生态系统的碳素积累和分配特征.结果表明,鼎湖山马尾松、荷木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
以飞机主起落架为例,探讨结构部件载荷标定试验的力学模型,通过结构部件直接进行应变桥路传感器设计和标定加载试验的现场实施以及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建立以飞机起落架为
1 病历介绍患者,女,48岁,护士。2000年起出现胸闷气短,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结核,但未给予抗结核治疗。当时的影像资料已丢失。2001年就诊广州呼吸病研究所,影像学检查考虑肺泡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