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供给机制创新思考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taixi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破解“无人种地”难题和确保“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关键,也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人力资源基础。需求分析是提高职业农民培训效果的前提,通过需求分析,总结职业农民需求内容及影响因素;同时,梳理现有职业农民培训供给现状和培训绩效,分析培训供给和绩效影响因素。在供需分析的基础上,从农民需求和供需匹配的视角,创新职业农民培训供给机制分析框架,构建职业农民培训供给保障和制度保障,实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和因地施教,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针对性、规范性、有效性。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培训供给;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2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24-0260-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24.07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hinking on the Innovation of Newtype Professional Farmer Training Supply Mechanism Based on Multiple Demands
  ZHENG Xiaoyun1,2,QI Diming1,MAO Weiqing1 (1.Business School of Quzhou University,Quzhou,Zhejiang 324000;2.School of Management,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gzhou,Zhejiang 310023)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newtype professional farmers is the ke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no farming” and to ensure that “the rice bowl is firmly in their own hands”,as well as the human resource basis for building a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Demand analysis is the premise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vocational farmers’ training.Based on the demand analysis,summarized the content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vocational farmers’ demand;at the same time,comb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vocational farmers’ training supply and analyz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raining supply and performance.On the basis of supply and demand analysi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rmers’ demand and supply and demand matching,this paper attempted to build an innovative analysis framework of vocational farmers’ training supply mechanism,build vocational farmers’ training guarantee and system guarantee,realize teaching according to people,aptitude and land,and improve the pertinence,standardiz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new vocational farmers’ training.
  Key words New vocational farmers;Training demand;Training supply;Mechanism innovation
  農村社会精英人才的流失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构成潜在威胁,“70后不愿种田,80后不会种田,90后不谈种田”,“未来谁来种地”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破解“无人种地”难题的关键,也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人力资源基础;同时也是确保“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一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人才基础。农业部2017年印发《“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目标:到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壮大,总量超过2 000万人。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明确要求,“整合利用农业广播学校、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院校、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资源,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2020年3月,农业农村部印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2年)》,提出要全面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经营者素质。
  根据《2017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报告》,截至2017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已突破1 500万人。然而,这些新型农民离真正全面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国家主要农副产品安全战略的要求仍然有不小差距。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面临着支撑政策缺乏、培育体系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完善、培育效果有待提升等导致的供需错配。在当前消费升级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提高职业农民培训效果,对解决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问题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同时,面对疫情常态化压力,如2019年以来“非洲猪瘟”疫情、亚非蝗灾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等,为适应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多种新兴经营主体蓬勃发展,以及市场环境急剧变化和保障国家主要农副产品安全(如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下,多国禁止粮食出口)的需要,必须理顺职业农民培训供需关系,精准选择培育对象,科学设置培训课程内容,加快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只有解决了对职业农民需求的精准把握和培训供给结构和培训课程的优化,解决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的供需矛盾,构建需求导向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精准供给机制,才能做到职业农民培训有的放矢。
  1 职业农民多元化培训需求及影响因素
  满足农民的培训需求,是农民培训有效性和培训结构优化的目标和前提。职业农民培训项目、课程、内容和培训方法等,需要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分区域、分民族、分阶段、分对象地进行。由此可见,职业农民培训涉及不同主体、不同层性、不同阶性和不同内容等。
  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17年)[1]。目前,国家职业农民认定标准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3种类型(表1),初级、中级和高级3个层次。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2013年),新型职业农民多元化身份,覆盖了产业链的不同主体[2]。其中,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主要是指种养大户、农机大户、 家庭农(林)场经营者、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及骨干、农业企业老板及骨干、农业职业经理人和返乡下乡涉农创业者。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主要是指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林)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稳定就业的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种植能手和养殖能手、农民植保员、防疫员、水利员、信息员、沼气工、农机手等。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主要是指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各类人员,如农药经销员、肥料配方员;贩销大户、农民经纪人、农机手、统防统治植保员、防疫员、沼气工等各类生产经营和技能服务人才等。
  米松华等[3]通过分析认为,农民培训需求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如培训意愿、培训层次、培训项目、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师资和培训费用等。但由于新型职业农民自身能力差异,且涉及不同业态,处于产业链的不同阶段,其培训需求必然呈现多元化趋势,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4]。培训需求分析需要综合考虑职业农民特征、需求结构和特征等。此外,职业农民培训还存在着需求不足现象,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5]。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但是农民自身年龄、文化水平、家庭收入高低等个体或家庭因素,对培训主体的偏好,对培训意愿和培训效果都有明显的影响[6]。
  职业农民培训需求及影响因素见图1。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供给及绩效评估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供给的主体有政府、公益性职业学校、协会、企业等;培训供给还涉及供给能力、供给意愿、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等。目前各地的培育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但大多数培训是在《“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的框架下进行的,在农民培育目标、培育内容、培育方式、培育受众等方面,存在较为突出的“一刀切”现象,培训的针对性较差[7]。当前全国各地开展的职业农民培育体系面临着支撑政策缺乏、培育体系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完善、培育效果有待提升、培训期短、参与度低、师资不足、课程不接地氣、收获不大、效果不理想等问题[8-9]。杨璐璐[10]通过对浙江省湖州市职业农民培训项目的调查,发现现有的各类培训依然存在分散性、数量少、缺乏政策扶持、提升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培训是否满足农民需求,需要进行培训绩效评价。通过构建以农民培训需求与满意度为导向的职业农民培训绩效评估体系,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意愿、培训对新技术采纳情况、培训增收效果和幅度等要素进行绩效评估[11]。耿墨浓等[12]认为,可以利用关键绩效指标(KPI)技术来衡量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果,确定的关键绩效指标有:学员满意度、教师反馈评价、资格认定通过率、创业兴业能力提升、继续教育意愿等。因此,职业农民培训绩效可以从参与度、满意度和有效性等维度进行衡量。
  然而,培训绩效评估是基于事后结果为导向的。提高培训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事前控制,基于过程的控制,因此需要进一步了解培训绩效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李宝值等[13]通过文献分析,认为绩效制约因素主要包括两大类:第一类是农民自身因素,涉及参与度、培训收益期望、培训费用承担等;第二类是培训供给因素,涉及政府政策、培训供给意愿、供给能力(包括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等。
  职业农民培训供给及绩效评估体系见图2。
  3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供给机制创新
  从国外的经验看,由于建立了发达的、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农民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得到针对性的适合自己需要的职业技能培训。比如,法国建立了全套的农业教育体制,提供从初中四年级到博士学位培养,包括农业初中、高中、高等农学院、农业大学、农业职业教育,面向年轻人和成年人且相互贯通;由此,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教育培训体系,较好满足了从农业工人、农业技师、农业高级技师到工程师及科研人员不同层次的培养需求[14]。德国为实现农业从业人员素质要求,全国建立了先进的农业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大学教育、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3个层面;同时,德国农业教育体系注重农业新技术发展需要和注重实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农业发展输送了大量理论和实践兼备的职业农民[15]。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在加大投入总量的同时,更要优化培训供给结构,提供精准的多样化培训模式。然而,目前对技能培训对象(新型职业农民)的划分的研究还缺乏科学性与逻辑性,划分标准比较单一。如何界定新型职业农民,不同学者主要从特征和条件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从不同的角度划分职业农民的不同类型[16]。具体地说,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有什么不同,初级、中级、高级3级培育如何贯通,不同类型和层次的职业农民在培训后有什么具体的成效,都没有统一的要求和具体的衡量标准,导致对农民的培训需求把握不准和培训针对性不强。农民是农业生产、农村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但现有的培训体系较少研究现代农业建设、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民新需求,更无法基于职业农民类型和成长层次、所处地域和产业链阶段等需求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展开培训主体选择和培训项目规划。   此外,培训绩效评估是基于事后结果为导向的。要进一步了解培训绩效差异产生的原因,需要基于培训过程的评估,进而通过事前控制达到提高培训效果的目的。通过培训绩效评估,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要在目标、类型、层次、措施和场所要素上进行优化设计;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着力提升农民职业教育精准性等。
  提高培训效果,前提就是实现供给满足需求,即供需匹配。供需精准匹配是培训绩效提升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高职业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满意度。为了提高培训供需匹配程度,满足职业农民的培训需求,目前的研究[3,5,10]主要集中在培训优化策略和建议上,如更新培训内容、改变培训方式、选择合适的培训时间等。于兴业等[17]以黑龙江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作物生产班学员为对象,专门研究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的职业知识和技能需求,认为生产经营性职业农民的职业呈现向工作管理领域延伸拓展、工作职责任务多样化、劳动手段现代化、职业环境复杂化等特征。针对不同类型的职业农民深入展开的需求研究,进而对培训主体、培训内容和方式等培训供给要素进行合理设计。
  因此,基于“供给和需求市场分析—供给满足需求的多元路径分析—供给结构优化与绩效评价分析”逻辑,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视角探究培训效果的影响机制,进一步分析职业农民培训供需匹配与培训绩效之间相互作用机理。整个职业农业培训供给优化分析框架,包括农民需求获取、供给主体选择、培训供给结构优化和培训监督反馈等环节。从农民的多元需求出发,以职业农民为主体,尊重农民意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要合理设计培训供给要素和优化课程培训供给结构,对教育培训目标、对象、内容、方式、手段、时间、地点等要素进行合理设计与优化,满足农民的多元、多层、多阶、多面培训需求,全方位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程(图3)。
  4 结论
  通过将职业农民技能培训供给和需求同时纳入分析框架,优化培训供给结构,搭建“需求-供给-绩效”协同分析框架,以此解决培训供给的同质化趋势。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式供给,容易产生“一刀切”,无法有效地满足农民需求。职业农民培训要避免“一刀切”,关键是精确把握农民的需求,需要综合考虑产业、类型、层级等对职业农民培训需求的影响。培训有效供给,不仅需要了解供给现状,更要知道农民
  朋友需要什么,以及了解哪些因素影响农民朋友需求的實现。在需求和供给现状的调查分析和供需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需要更进一步研究培训绩效差异及影响因素等。
  基于职业农民培训需求导向的多元培训供给机制,一方面,深化了职业农民精准培育研究,尝试构建一个满足农民多元性、多层性、多阶性和多面性培训需求的知识培训供给系统,如农业技术农、营销等培训需求。提高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精准度,科学地遴选培育对象(分产业、分类型、分层级、分模块)并实施教育培训,不同的培训主体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负责不同类型的培训,增加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另一方面,面对疫情常态化压力,为保障我国主要农产品生产安全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为更好地适应国家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发展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保障国家主要农副产品安全的需要,基于职业农民需求的精准培训机制提供了系统性的农民教育培训保障并可形成相应的制度供给保障。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R].2017-01-09.
  [2]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A].2013.
  [3] 米松华,黄祖辉,朱奇彪.新型职业农民:现状特征、成长路径与政策需求——基于浙江、湖南、四川和安徽的调查[J].农村经济,2014(8):115-120.
  [4] 高杰,王蔷.精准瞄准 分类培训 按需供给:四川省新津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探索与实践[J].农村经济,2015(2):109-113.
  [5] 张水玲.基于农民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优化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4):65-69.
  [6] 徐辉,许泱,李红,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影响因素及其精准培育研究:基于7省21县(市、区)63乡(镇)的调研数据[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8(3):86-94.
  [7] 滕海峰,李楠.先进生产力目标导向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探讨[J].生产力研究,2018(8):60-64.
  [8] 乐传永.教育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大有作为——《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的现状调查与理论思考》评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41(3):130-132.
  [9] 朱高风,刘剑虹.浙江省农民教育培训机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浙江省X县、Y县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22):5754-5760.
  [10] 杨璐璐.乡村振兴视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浙省个案[J].改革,2018(2):132-145.
  [11] 朱奇彪,米松华,黄莉莉,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绩效评估与分析:基于浙江省农村中高级“两创”人才培训的调查[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2):407-411.
  [12] 耿墨浓,杨盛灿,李健,等.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绩效管理考核体系研究与设计[J].农民科技培训,2016(9):23-29.
  [13] 李宝值,米松华,杨良山,等.职业农民培训绩效评估研究述评[J].浙江农业学报,2018,30(1):167-175.
  [14] 黄银忠.法国农业教育培训经验及借鉴[J].江苏农村经济,2015(8):57-58.
  [15] 马凯,赵海.德国扶持农业经营主体的措施及启示[J].农村工作通讯,2015(14):61-63.
  [16] 欧阳忠明,李国颖.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现状反思与发展方向[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6,27(2):30-35,60.
  [17] 于兴业,刘望,刘家富.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职业知识和技能需求研究:基于黑龙江省5县的调查[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9(2):87-96.
其他文献
小冲杆试验(smallpunch test,SPT)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微试样试验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通过极少量试样材料进行试验就可以得出材料的诸多性能.由于小冲杆试验过程很复杂,如果想直
研究空间对接机构差动式缓冲阻尼系统受轴向力偶作用时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找出捕获环角速度与丝杠沿其轴线平动速度的精确关系式,导出系统运动约束方程和动力学方程,并就其简
随着建设阳光政府步伐的加快,公民参政议政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已成为政府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政府信息公开是为了维护公众知情权,但是公开的信息中常常
目的运用传统中医药理论,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探讨简便中药结合肠内营养(EN)的支持方式对胃肠道肿瘤术后营养状况和炎性反应的影响,及改善胃肠道功能的作用。方法胃肠道肿瘤
信息时代,互联网正以改变一切的力量在全球范围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传统行业纷纷启动"互联网+"模式,传统高等教育同样面临机遇与挑战。本论文以《C语言程序设计》、
目的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的IL-17、IL-23及IL-35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三者的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评分的相关性,探讨其在慢性荨麻疹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了解慢性荨麻疹
在检验检疫系统信息化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大通关"工程逐步贯彻落实的背景下,我国范围内各个检验检疫单位当中逐步构建出来了内部网站、施行电子检验系统以及电
以膨胀珍珠岩为基质,在光和暗的条件下,对24种南亚热带森林乔木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进行了研究。种子的形态和重量与种的演替阶段有关,种子的重量也与不同的种有关。不同种的萌发率差异较大,种子较大的种,萌发率较高。肉质果实的种子,开始萌发的时间较长。光和暗条件对萌发率和萌发速度无明显影响。幼苗高度和种子重量呈正相关,这一相关在光条件下比暗条件下更明显。暗条件明显地引起群落演替早期的树种的茎徒长,限制根的
随着新课改要求的不断深入,现在教学工作的改革有力地推进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小学语文教育也随之创新发展出更多新的教学方式。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启蒙阶段,在学习生
对野外海南红豆叶片的气体交换、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及其相应环境因子的日变化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夏季7月叶片净光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前者的变化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