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地聚物混凝土组合结构是以抗拉强度较高的工程竹作为受拉区,而以抗压强度较好的粉煤灰地聚物混凝土作为受压区,两种材料界面处采用剪力连接件而形成的新型组合结构。在材料使用上,竹-地聚物混凝土所使用的工程竹和粉煤灰地聚物混凝土具备资源再生和节能环保的特点;在结构形式和受力特点上,竹-地聚物混凝土组合结构与竹-混凝土组合结构具有相似性,都能充分发挥竹和混凝土材料本身抗拉和抗压的特性,可以代替部分钢筋混凝土满足工程领域使用需求。围绕竹-地聚物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界面力学性能这一研究课题,本文分别进行了粉煤灰地聚物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和竹-地聚物混凝土组合结构界面滑移性能试验研究,并对竹-地聚物混凝土组合梁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对单轴受压下粉煤灰地聚物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内容包括粉煤灰地聚物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试验、应力-应变关系和泊松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泥掺量对于粉煤灰地聚物混凝土各力学性能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泥的加入与进行早期升温养护均能加速粉煤灰地聚物混凝土早期强度的提高,且两种方式没有明显差别;粉煤灰地聚物混凝土的极限横向膨胀拉应变远大于普通混凝土,粉煤灰地聚物混凝土的泊松比与普通水泥混凝土具有明显差别;选用Sazen模型描述了本文粉煤灰地聚物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并依据试验结果对曲线形状进行了修正。其次,进行了竹-地聚物混凝土组合结构界面滑移性能研究,即荷载-滑移试验,本次试验共设计制作4组共12个试件,研究了凹槽-螺栓复合式剪力连接件承载力和破坏形态。研究表明,组合结构的破坏均始于剪力连接件凹槽部位的混凝土破坏,且凹槽是影响组合结构抗剪性能的关键因素;而螺栓的使用对提高凹槽部位抗剪能力有重要作用;从荷载-滑移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单凹槽组合结构以脆性破坏为主,加载过程基本处于线性阶段,而双凹槽组合结构具有明显的延性破坏阶段。最后,针对竹-地聚物混凝土组合梁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比较了不同界面连接程度和不同混凝土材料对组合梁整体力学性能所产生的影响,为以后试验奠定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