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州(南庄镇)方言语音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_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州位于河南省西北部,东临温县,北连沁阳,西接济源、吉利,南与孟津、偃师、巩义隔黄河相望。孟州方言处于晋语和中原官话的过渡地带,语音特色鲜明,与中原官话洛嵩片、晋语邯新片中的获济小片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共性和差异。但截止目前,尚未出现一部对孟州方言语音进行系统研究的论著。本文主要研究孟州南庄镇方言语音。全文由七部分构成,分别为:导论、语音系统、语流音变、儿变韵和儿化韵、同音字汇、今音与古音的比较和孟州方言中的入声。导论主要介绍孟州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人口来源、选题的意义和研究方法;语音系统部分主要介绍南庄镇音系和城关镇音系及其异同,南庄镇音系的特点和南庄话声韵调配合表;语流音变部分主要介绍南庄镇两字组连调模式及其特点,两字组叠字连调及其特点,列举形容词生动形式连调模式,分析南庄镇轻声的特点,轻声出现与调类的关系,轻声前变调的成因及轻声的作用;儿变韵部分主要推断儿变韵的形成过程,分析“单~儿、汉~儿、毯~儿”等儿变韵中产生i介音的原因;儿化韵部分主要介绍儿化韵的类型、儿化增音现象和儿化引起的入声调变调现象;同音字汇部分记录了南庄方言单字音,并在后边附录了南庄镇一般只用以儿化形式出现的字音;今音和古音的对比部分主要比较了南庄方言和《切韵》音系的声韵调系统,并制作了声母、韵母比较表,另外还将孟州方言同《中原音韵》进行了比较,认为孟州方言的声母系统接近《中原音韵》声母系统,孟州方言中“皆来”韵字的读音较北京方言更接近《中原音韵》读音;最后一章主要分析孟州方言入声的特点,认为孟州方言中存在独立的入声调,澄清了以往把孟州方言划入中原官话洛徐片或洛嵩片的误会,认为孟州方言同晋语邯新片中的获济小片存在密切的联系。
其他文献
本文用一典型例子说明对二重积分进行变量代换时应掌握的标准及种种方法。
写作是学生听力、口语、阅读等综合能力的体现。如今,在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中,写作的分数也有所增加,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写作教学中一直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死记硬背范文而导致写作兴趣不高等。为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将导学案教学应用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导学案教学提倡教师将精心设计的学案提前下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带着问题去听课,使听课更具有目的性,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其看似让学生提前完
本文研究新加坡华语与中国普通话书面语的分歧。总体做法是:从新加坡《联合早报》2009年刊发的文章中提取与普通话有分歧的语料,形成一定量的语料库,再通过分析,概括出新加坡
《周易》、《尚书》、《诗经》、《左传》、《庄子》、《论语》、《孟子》、《公羊传》、《谷梁传》、《楚辞》、《礼记》、《周礼》、《仪礼》、《孝经》等十四部典籍作为中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联合督导管理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下床活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8例胃肠道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n=53)与对照组(n=55)。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后快速康
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万钫教授撰著的《学前卫生学》一书,是重点研究如何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的专门著作。学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要把他们
言语礼貌因其在交际中的效果引起语言学界广泛关注,但对它的研究从维护听话人和第三方的面子角度居多,很少有人以维护说话人自我面子为出发点进行研究;很多语言学家和学者在
<正> 一、眩晕证王某,男,54岁,教师,1986年10月17日就诊。眩晕月余,近期加重,且头晕目胀痛,身倦乏力,胸闷呕吐,心烦而悸,舌质淡,苔腻,脉弦滑。此乃脾虚生痰,痰阻气机,郁而化
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但其所导致的疼痛不仅可以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还可激发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和心理反应,导致各种机能和代谢的病理改变。因此,分娩时的疼痛控制已成为产
时代发展的步伐不会停止,近年来我国各项事业发展呈现空前迅猛的状态,教育事业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断获得发展。学前教育属于启蒙阶段的教育,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及发展有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