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岩溶泉流量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山西柳林泉为例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_dolph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范围内,岩溶形态的含水层构成重要的地下水资源储存空间,据估计,世界25%左右人口的用水全部或者大部分靠岩溶地下水供给。因此,岩溶水文学的研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关键课题。我国是岩溶分布面积最为广泛的国家之一,世界上1/4的岩溶面积分布在中国,若按碳酸岩分布面积计,可达746.3万km2,占我国国土面积1/3左右,其中碳酸岩裸露面积达90.7万。  在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岩溶地下水分布面积广泛,贮存量大,流量稳定,水质良好,它已经成为该地区工业农业及居民生活的主要供水水源,对华北地区的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非常特殊的重要地位,它直接关系到我国北方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岩溶含水层内部管道、裂隙发育强烈以及石灰岩所具有的溶蚀特性,它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岩溶泉已经成为人们研究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重要信息载体。  20世纪50年代以来,北方岩溶泉流量在总体上普遍下降,流量衰减已经成为岩溶泉变化的主要特征,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作为中国北方地区国民生活生产用水的主要来源,岩溶地下水资源的日益减少,甚至枯竭,势必引起该地区水资源紧张,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定量地分别获得区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这两个因素对泉域地下水位与泉水流量的影响过程,才能更加明确地指导泉域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本文选择中国北方山西省吕梁市最大的岩溶大泉一柳林泉为研究对象。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在70年代以前,柳林泉域的地下水的补给排泄基本上仅受气候影响,无外界人为干扰的自然平衡状态。而在1974年-2005年这段时间内,柳林泉域因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导致水文循环过程的破坏,使得泉水流量不断下降。因此,我们选择1957-1973年柳林泉流量作为原始序列建立区域性气候变化条件下柳林泉的流量的灰色系统GM(1,1)分解模型,将该模型外推预测1974-2005年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泉水流量,从中减去相应年份的观测流量,获得人类活动对泉水流量衰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73年以后,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泉水流量呈现出迅速下降的趋势。在这一阶段,人类活动对泉水流量的衰减起着主要的作用,而气候变化的影响次之。1974到2005年,气候变化对泉水流量衰减的贡献仅占到人类活动对泉水流量衰减贡献量的8.1%-8.6%,在1973年之后的人类活动对泉水流量衰减的贡献中,地下水开采量的贡献仅占到20%-35%;泉域内水库的修建、周边地区地下水超采而造成的跨区域地下水袭夺、煤炭生产中的矿坑排水、泉域内森林植被的破坏等等,这些因素对泉水流量的衰减贡献占到65%-80%。因此,传统的单纯以地下水开采量作为人类活动对泉水的影响是不合理的。本文将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地下水研究中,成功地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泉水流量的影响过程分别模拟出来,揭示了泉水流量对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响应过程,为区域地下水规划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植被是指覆盖在地球表面上植物群落的总体,在自然界中可以利用光能制造大量物质,同时还能反映自然条件的特征。本研究中对SPOT5卫星影像特点进行了分析,将大沟流域SPOT5影像进行
石漠化引起区域生态恶化、土地丧失、水资源短缺、农村能源缺乏和区域贫困的发生。石漠化治理对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缩小区域贫富差距、维护民族团结和
城中村作为中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特定意义上的城市物质空间形态,包含了非常深层和复杂的社会问题。一个有作为的、有责任的政府,将会正视城中村这个特殊的社会现象,以理性、
目前英语教学存在教学耗时与实际收效严重失衡的状况。本着减轻师生负担的原则,以让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并学会学习为目标,笔者制定下列教学操作方案,以达到教师教得更少,学生收获得更多的有效性教学目标。笔者从事英语教学教研工作多年,就如何开展英语有效性教学,提出以下操作方案。    一、抓好小学、初中基础知识的衔接,让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阶段的学习。   (一)严把语音关。1.
本研究运用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通过在大、中、小三种尺度域上的能值流计算,深刻剖析不同生态经济系统类型的生态过程、功能作用和动态趋势,量度研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能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各类特殊时段在旅游业中的地位更为重要,特殊时段旅游流的研究是以往旅游流研究的薄弱环节。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者的活动范围扩大,旅游地之间相互关系更
研究了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对苎麻品种华苎4号新栽麻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4个参试因子对新栽苎麻原麻产量的影响顺序是磷肥>氮肥>密度>钾肥;结 The effects of density,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遥感传感器的研发速度也逐渐加快。对这些遥感传感器的技术指标以及应用效果进行前期技术评价,在遥感传感器研制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遥感数据
遥感邻近效应问题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遥感基础理论研究重要发展之一。为了阐明遥感定量分析中的物理原理,20世纪中期遥感界就实验和建立了辐射传输模型。随着遥感信息应用的
土地作为最基础的自然资源,承载着人类一切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近年来,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导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全球气候变化、土壤污染等问题日益加剧,对人类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为了促进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土地利用格局需要合理布置,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土地最合理的利用方式,也是人类生存的首要条件,因此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程度越高,表明土地利用安排更合理。研究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应,可以得知土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