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选取30名青年志愿者作为实验对象并对其针刺左曲泽穴,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检测在针刺左曲泽穴的不同时间点内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及PI、 RI各参数的变化情况,探讨在不同时间点内针刺左曲泽穴对MCA血流速度及PI、 RI的影响,为临床上选用此穴治疗脑血管相关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青年志愿者30名(男15例,女15例),年龄在20-25岁之间,身体状况良好,既往无脑血管畸形、血管痉挛、头痛、周围血管病、甲亢、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要求志愿者在实验前48h之内以及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禁止吸烟、饮酒及服用药物,以免对实验结论产生影响。将30名青年志愿者分为混合组30名、男性组15名、女性组15名三组,在其详细了解该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与安全性并在取得其同意后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实验环境为室内温度22±3℃、湿度50±5%,时间为餐后2~3h之后进行,要求志愿者静卧15min左右,在其呼吸、脉搏、血压均获得平稳状态后进行研究。针刺、行针以及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由同一名临床经验丰富的针灸医师进行,避免因个人手法差异或者刺激强度的不同而影响数据及结论。被测试者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暴露颞部以便检测。检测人员采用德国EME公司的Companion III经颅多普勒超声仪,用7.5MHz探头于颞窗位置探及MCA。待信号清晰稳定之后,记录MCA的Vs(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d(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m(平均血流速度)、RI(搏动指数)及PI(阻抗指数)的数据。针刺前10min、进针后(得气且行针15s之后),行针时(留针15min且行针15s之后),出针时(留针30min且行针15s之后),出针10min后为该实验研究记录数据的5个时间点。将实验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统计学系统,建立实验数据库,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分析,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针刺左侧曲泽穴对混合组Vs、 Vd、 Vm及PI、 RI的影响1.1针刺左侧曲泽穴,右侧MCA在出针时及出针后Vs、 Vd、 Vm的参数分别为90.30±4.900、90.20±5.222,50.60±4.336、51.27±4.441,63.83±3.659、64.03±3.917。均较进针前lOminVs、Vd、 Vm的参数86.43±8.402、47.57±5.870、60.53±4.995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未引起各个时间点PI、 RI参数的变化;右侧MCA其余时间点的参数与进针前10min的参数相比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1.2针刺左侧曲泽穴,左侧MCA各个时间点的参数与进针前10min的参数相比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2.针刺左侧曲泽穴对男性组Vs、 Vd、 Vm及PI、 RI的影响2.1针刺左侧曲泽穴,右侧MCA在出针时Vs的参数为91.80±4.491,右侧MCA在出针后Vd的参数为53.47±3.925,右侧MCA在出针时及出针后Vm的参数分别为65.27±3.283、65.00±3.625,均较进针前10min的Vs、 Vd、 Vm的参数86.73±9.083、50.20±5.388、62.40±4.595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未引起各个时间点PI、RI参数的变化;右侧MCA其余时间点的参数与进针前10min的参数相比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2.2针刺左侧曲泽穴,左侧MCA各个时间点的参数与进针前10min的参数相比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3.针刺左侧曲泽穴对女性组Vs、 Vd、 Vm及PI、 RI的影响3.1针刺左侧曲泽穴,右侧MCA在出针后Vs的参数为90.93±5.522,右侧MCA在出针时及出针后Vd的参数分别为50.47±4.838、49.07±3.882,右侧MCA在出针时及出针后Vm的参数分别为63.27±4.114、63.07±4.079,均较进针前10min的Vs、 Vd、 Vm的参数86.13±7.972、44.93±5.244、58.67±4.806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未引起各个时间点PI、RI参数的变化;右侧MCA其余时间点的参数与进针前10min的参数相比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3.2针刺左侧曲泽穴,左侧MCA各个时间点的参数与进针前10min的参数相比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4.针刺左侧曲泽穴对男、女对照组Vs、 Vd、 Vm及PI、 RI的影响此组只进行男性组与女性组共同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应血管的相同时间点的比较4.1针刺左侧曲泽穴,右侧MCA在出针后Vd男性组与女性组的参数分别为53.47±3.925、49.07±3.882,经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男女对比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4.2针刺左侧曲泽穴,右侧MCA在出针时和出针后Vm男性组与女性组的参数分别为65.27±3.283、63.27±4.114,65.00±3.625、63.07±4.079,经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男女对比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刺左侧曲泽穴,在出针时及出针后引起男女混合组、男性组、女性组右侧MCA的血流速度加快,具有正向调节和后遗效应,但与血管顺应性无关;左侧MCA的血流速度无明显变化,提示在MCA血流速度减慢时可取对侧曲泽穴进行针刺治疗。2.具有累积效应和延后效应,建议针刺时适当延长针刺的留针时间。3.针刺曲泽穴时对男、女机体的影响无明显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