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稳定性训练相比只针对大肌肉群力量的传统训练更加突出小肌群的训练,且能够强化人体平衡能力、预防运动损伤以及提高运动表现。非稳定性训练作为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方法之一,近年来也成为热门研究对象,但目前使用的训练工具主要为非主动性器材,非主动性器材的不稳定程度和使用方式固定,在训练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新训练器材应用于非稳定性训练的研究也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通过Noraxon无线表面肌电测试仪和cometa惯性传感器设备分析13名学生在平地、瑞士球和六自由度力量训练运动平台上进行平板支撑训练时上肢核心肌肉的肌电信号,其中六自由度平台进行了沿冠状轴平移、绕垂直轴转动、绕矢状轴旋转和混合运动,共4种运动模式的设定,每种运动模式分别按单次运动时间为1s(0.25Hz)、0.5s(0.5Hz)、0.2s(1.25Hz)三种不同的运动频率进行测试。选取腹直肌、腹外斜肌、背阔肌、竖脊肌、多裂肌和臀大肌共6块肌肉,通过对比14种状态下肌肉肌电活动的均方根振幅值、积分肌电值探究利用六自由度平台进行训练时肌肉的发力效果的差异。研究发现:1)本文利用表面肌电和Cometa惯性传感器进行肌肉发力效果测试的实验结果表明六自由度力量训练平台可以作为非稳定性训练的新器材。2)不同频率状态下肌肉的活动度不同,运动频率提高,肌肉的活动度也相应的提高。3)六自由度力量训练平台进行不同方向的运动,对不同肌肉的刺激效果也不同。在绕垂直轴转动状态下,腹直肌、多裂肌和臀大肌的活动度要高与另外两种单方向运动模式;在沿冠状轴平移状态下,背阔肌和竖脊肌的活动度要高与另外两种单方向运动模式;在绕矢状轴旋转状态下,腹外斜肌的活动度要高与另外两种单方向运动模式。4)六自由度力量训练平台的主动性扩展了非主动性训练器材的局限性,使肌肉的活动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