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基层人大选举制度的完善——以候选人参选过程为视角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q1982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举制度是民主政治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民主的保证,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对于一次选举活动是不是民主的和自由的,主要是看它的选举过程如何,建立一套完备的选举程序是实现真正民主的程序性要件。众所周知,基层人大代表的选举是民主政治的起点,同时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标志之一,高质量的选举将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民主,相反如果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的合格关没有把好,则使得民主选举流于形式,这样就不能充分反映人民当家作主的意愿。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相比,基层人大代表的选举工作更为复杂,其体现的民主化程度也很高,同时选举的难度也更大,但是它所发挥出的作用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 自从1979年颁布的《选举法》规定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直接选举以来,中国基层人大的直接选举一直处于不断的探索和缓慢的发展中。2003年北京和深圳两地出现的公民自荐参与竞选区级人大代表事件,充分的反映出目前我国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虽然目前我国基层人大代表的选举工作已经比较完备了,但在实践中仍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涉及到候选人方面的问题更是比比皆是,在本文中笔者仅就涉及到候选人方面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把几个重要性的、典型性的问题列举出来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如在正式代表候选人的确定环节上显失公平;候选人在介绍的程序上过于简单化,致使选民不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候选人的情况,导致投票的盲从性等诸多情况。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如建立候选人申请制度;健全候选人提名权制度;建立候选人的竞选机制等。以候选人为视角来完善我国基层人大选举制度,这样能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是选出高素质人民代表的需要,是健全基层人大选举制度的核心。
其他文献
人类对于人身、财产、资源、社会保障的期许使得安全问题愈来愈受到关注,通过对安全的静态的理论分析和历史演变的动态的考察可知,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是两种基本的安全观,也
作为一个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法学大家,沈家本在主持清末修律时,从“各法之中,尤以刑法为切要”的认识出发,以刑法的改革为切入点,在日本刑法学家的协助下,制定了中国近代历
毋庸置疑,公司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最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如何协调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控制股东等实际控制公司的人与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关系始终是公司法上的核心主题之一。我国公
如图1所示工件为我厂生产的一种孔径要求较高且需双面内外倒角的垫圈.原来的生产工艺是:落料→冲孔→倒内角→铰孔→倒外角→磨削.内外倒角分别用钻床和车床,且需专用夹具分
投资自由化的发展加深了其对环境保护的影响,也引起了国际环境法与国际投资法的进一步交叉。毫无疑问,外国投资会对当地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对此采取了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