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粒DNA特殊拓扑结构实体的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fxtmx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NA是细胞内最主要的遗传物质,其三维结构对细胞内DNA复制和RNA转录等生理活动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研究DNA的拓扑结构形式及其包装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对环形质粒DNA的特殊拓扑结构和特性以及其生物学意义作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得到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结果。 (1)本课题首次使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超螺旋质粒DNA(pUC18、pACYC184、pJGX15A)的碱变性结构。结果显示质粒DNA碱变性结构(FormⅣ)与超螺旋DNA分子(Form Ⅰ)的结构相差很大,DNA链高度卷曲,包含很多纽结(node)。比较碱变性质粒DNA分子与超螺旋DNA分子的长度和高度,结果显示,碱变性超螺旋质粒DNA分子的高度却与超螺旋DNA分子的高度相似。然而,碱变性质粒DNA分子的长度要明显短于超螺旋DNA分子,但是不同质粒变性后的长度变化是不同的---pUC18缩短了30%,pACYC184缩短了16%,pJGX15A缩短了50%。 本课题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和DNA拓扑异构酶处理质粒pBR322变性DNA,并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其结构。结果显示,限制性内切酶PstI可以对碱变性pBR322超螺旋DNA 产生作用,使其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表现为类似于“smear”的条带,而且其迁移率比碱变性超螺旋DNA的条带相对低一些。原子力显微镜照片显示,PstI处理的碱变性超螺旋DNA分子都产生了游离末端以及分子内打结(knot),而且结的大小不均一。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拓扑异构酶Ⅳ的处理使碱变性的pBR322 DNA在电泳中表现为类似“smear”的条带。原子力显微术结果证实,拓扑异构酶Ⅳ在变性超螺旋DNA内形成分子内打结。这种结构与PstI处理形成的结构非常相似。 本课题还展示了环形和线性单链DNA分子的构象。原子力显微镜照片显示,单链环形DNA分子并不是松弛的,而是含有一个很明显的高度凝集的部分;单链线性分子也不是平滑的,其末端同样含有高度凝集的部分。 (2)本课题用温和的方法提取大肠杆菌topA 细胞DM800中质粒DNA,并对其中的超凝集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凝集pBR322 DNA的形成可能与拓扑异构酶Ⅰ无关而与旋转酶的突变有关。本课题还发现,拓扑异构酶Ⅰ和旋转酶对超凝集结构没有作用;然而拓扑异构酶Ⅳ不仅可以将普通超螺旋DNA完全松弛,也将超凝集DNA完全松弛。原子力显微镜照片显示超凝集DNA分子都呈松弛的环状不含有超螺旋结构,但DNA双链不平滑,在分子内多处形成纽结,这种分子内纽结的形成有可能消解了分子内的扭力;超凝集DNA分子的长度比普通超螺旋DNA分子的长度缩短了接近30%,超凝集DNA分子的宽度和高度却都比普通超螺旋DNA分子有了明显的增加(约60%)。此外,超凝集pBR322DNA分子对氯喹的反应也相当特殊(图3.4D):所有的分子都在分子内形成了结,而且缠绕的相当紧密,有些分子甚至压缩成一团(图3.4D中箭头所示)。本课题对HB101细胞中的质粒DNA样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且发现了三种特殊结构。特殊结构Ⅰ在各种抗生素处理的细胞中普遍存在,似乎这种结构的形成与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有关。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pBR322特殊结构Ⅰ分子的构象中不具有超螺旋特征,但是都至少含有一个分子内的结(knot):这个结将DNA分子分割成不同的环形区域,这些环形区域都是独立的区域,形成“花瓣”样的构象。结果还表明,特殊结构Ⅰ在电泳行为和分子的尺寸上都与前文所描述的超凝集结构十分相似。特殊结构Ⅱ和Ⅲ在质粒DNA样品中的含量非常少,同时发现旋转酶的活性与两种特殊结构的形成有关,而特殊拓扑结构Ⅲ形成还与转录有关。原子力显微镜结果显示,pBR322特殊结构Ⅱ分子的构象中同样不具有超螺旋特征,但是也含有分子内的结(knot);这个结的位置都靠近环形分子的一端,其特征就是每个分子都被分隔出一个大小相近的小的环形区域,似乎结就是围绕这个小环形成的。特殊结构Ⅲ仍然保持着超螺旋结构的特征,只是分子内的DNA链凝集的比较紧密,有的甚至被压缩成一团。 (3)本课题发现pJGX15A在宿主HB101中的负超螺旋水平明显要高于在宿主DM800中的负超螺旋水平。同时,菌落免疫酶斑检测的结果显示,重组菌株HB101(pJGX15A)和DM800(pJGX15A)都可良好表达并分泌CFA/Ⅰ抗原,但是重组菌株HB101(pJGX15A)CFA/Ⅰ的表达量明显低于DM800(pJGX15A)CFA/Ⅰ的表达量。结果表明细胞DNA的负超螺旋水平与CFA/Ⅰ基因表达呈负相关性。 本课题还研究了长转录单位tetA-cfaABCE的转录对质粒拓扑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质粒pJGX15A在DM800中形成了一种新的不规则凝集结构。这种不规则凝集结构只出现在DM800对数生长期细胞中,并且当四环素浓度达到12μg/ml时,不规则凝集结构不能形成。原子力显微镜照片显示,这种不规则凝集结构的DNA分子表现出很高的多态性。几乎所有的DNA分子都包含有不同程度的高度凝集的部分,甚至一些DNA分子完全压缩成了一团。推测这种不规则凝集结构的生成依赖于高速的转录。 (4)本课题构建了一系列质粒并将它们转化到大肠杆菌细胞中,以此来研究LacI的结合对质粒DNA拓扑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野生型大肠杆菌细胞DM4100中,当细胞中含有LacI蛋白时,LacI蛋白的结合也可以促使质粒DNA形成高度负超螺旋结构。对于这种高度负超螺旋结构的形成,tetA基因的转录是必需的。而且,这种高度负超螺旋结构的形成是依赖于转录和旋转酶的作用的。 为了进一步研究LacI蛋白的结合对质粒DNA拓扑结构的影响,将质粒pJY183、pJY184、pJY188以及pJY185共转化到大肠杆菌DM800(topA gyrB225)中。结果表明,当大肠杆菌DM800细胞培养到静止期时,质粒pJY183、pJY184以及pJY188的超螺旋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下降,同时高度负超螺旋结构也随之消失,但当静止期细胞重悬于新鲜培养基中培养时,质粒DNA的超螺旋水平很快恢复。然而,当静止期细胞在加入萘啶酮酸的新鲜培养基中培养时,质粒pJY183、pJY184和pJY188 DNA的超螺旋水平稍微有所上升,而且pJY183和pJY188的高度负超螺旋结构也重新形成,但是pJY184的高度负超螺旋结构却无法重新形成。由此可见,大肠杆菌DM800细胞中LacI结合在tetA基因上游使质粒DNA高度负超螺旋结构的形成对旋转酶的依赖性有所下降,而LacI结合在tetA基因下游则对质粒DNA高度负超螺旋结构的形成影响不大。
其他文献
神经网络的形成是神经系统发育的基础,神经轴突导向因子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已鉴定到的神经轴突导向因子家族包括Ephrins家族,Netrins家族,Semaphorins家族和Slits家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ulse Coupled Neural Network-PCNN)是一种有着生物学背景的新一代人工神经网络,和传统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相比有着很大的区别。PCNN具有脉冲发放和双通道相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从废泥浆中经反复筛选及刚果红鉴定,获得一株高活力产内切葡聚糖酶芽孢杆菌。经研究发现,在培养20h后,显微镜下,经革兰氏染色为阳性。细胞杆状,细胞大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低频噪声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传统的噪声控制技术采用吸声、隔声材料与器件等无源噪声控制方法,一般而言对低频噪声的控制效率不高。有源噪声
文章以《工厂供电》课程教学为例,讨论了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思路,对该课程“课程思政”的理念和实施方案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践,从专业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分析了
计算机图像处理领域中的人脸肖像画生成技术由于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它广泛的用于卡通动画模型建立、虚拟环境、通信技术、电影制作、游戏娱乐等诸多方面
从教学角色的转变、课堂教学变化及利用网络广泛收集教学材料和方法等方法着手,探究如何做合格的道德与法治教师.
本文主要研究基于TMS320F2812的运动控制系统,应用在雷达天线平台。合成孔径雷达是一种高分辨率的主动式微波成像雷达,它通过天线向目标发射微波,经目标反射的回波携带有目标的
随着移动通信用户的急剧增加,网络建设的重点已由建网初期主要追求覆盖范围逐渐向增大基站容量过渡,增加基站容量的常用方法是缩小基站覆盖范围,尤其在城郊地区,基站的覆盖范围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