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神经轴突导向因子Robo的功能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b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经网络的形成是神经系统发育的基础,神经轴突导向因子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已鉴定到的神经轴突导向因子家族包括Ephrins家族,Netrins家族,Semaphorins家族和Slits家族,这些轴突导向因子可以定位在细胞表面起短距离的排斥或吸引作用,也可以扩散到其它部位起远距离的排斥或吸引作用。Roundabout(Robo)是神经轴突导向因子Slit的受体,最开始是在果蝇突变基因的大规模筛选中由于可以介导交叉神经元的轴突跨越中线而被鉴定到。Robo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线处的轴突导向过程中具有排斥作用,另外能够促进神经元轴突的生长,树突分支以及调控神经元迁移等过程。对Robo轴突导向机制及在不同组织中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家蚕作为鳞翅目的模式昆虫,相比果蝇分化程度更高,体积更大,为生物发育与分子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一个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研究模型。尽管家蚕神经系统构造相对比较简单,但是能产生丰富的行为,另外,家蚕的遗传背景清晰,突变基因资源丰富,这些特点使家蚕成为一种理想的研究动物神经系统发育的载体。目前,家蚕神经轴突导向因子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首次在家蚕中克隆到了神经轴突导向因子Robo家族的三个基因,即Bmrobo1a,Bmrobo1b和Bmrobo2/3,分析了家蚕robo基因的进化关系,并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和RNA干涉等技术研究了其在家蚕中的功能。本研究对于揭示家蚕神经发育的内在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及肿瘤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  (1)克隆到家蚕中robo家族的3个成员,Bmrobo1a、Bmrobo1b和Bmrobo2/3。Bmrobo1a和BmRobo1b基因均位于家蚕6号染色体上,Bmrobo2/3基因位于家蚕13号染色体上。Bmrobo1a基因包含15个外显子和14个内含子,CDS总长2931bp,编码976个氨基酸,Bmrobo1b基因包含17个外显子和16个内含子,CDS序列总长3018bp,编码1005个氨基酸。Bmrobo2/3包含9个外显子和8个内含子,CDS总长3624bp,编码1207个氨基酸。  (2)从数据库中搜集Robo序列后利用MEGA6构建系统发生树,发现robo基因最早起源于腔肠动物水螅,在进化过程中经过多次复制,最终产生了4个家族成员,即robo1、robo2、robo3以及robo4。  (3)制备了家蚕BmRobo1a、BmRobo1b和BmRobo2/3的多克隆抗体。通过构建pET-28a重组质粒并在大肠杆菌BL21进行原核表达,对表达的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后注射兔子制备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检测证明抗体质量良好且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免疫反应。  (4)免疫荧光染色发现,家蚕胚胎和5龄第3天幼虫中BmRobo1a、BmRobo1b和BmRobo2/3在神经中线两侧、大脑和神经节中存在表达,表明其在神经发育中的重要作用。Robo蛋白在家蚕中与配体BmSlit在神经系统中存在共定位现象,说明在家蚕中Robo是通过与配体Slit结合而发挥功能的。  (5)利用RNA干涉技术证明了Bmrobo1a、Bmrobo1b和Bmrobo2/3在家蚕神经中线排斥过程中的功能。分别合成Bmrobo1a、Bmrobo1b和Bmrobo2/3dsRNA,注射家蚕早期胚胎后发现胚胎中线两侧轴突更加靠近中线,证明Bmrobo1a、Bmrobo1b和Bmrobo2/3在轴突导向中的排斥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得到越来越多的信息。但是,要从这些大量数据中找到数据之间的模式变得越来越困难。为了找到大数据集合中的模式,人们引入了聚类分析技术。
植物类受体蛋白激酶(receptor-like protein kinases,RLKs)已被证明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及对环境刺激/应答反应等多种信号的传导过程,在植物生命活动中发挥着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
帘蛤科(Veneridae)是种类最丰富的海产双壳类动物之一,其中某些种类因种群数量巨大而成为重要的经济贝类,但国内外学者们对帘蛤科高级阶元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等问题存在不同见解
电脉冲或光脉冲精密延时的产生和控制技术在诸多具有时间分辨的实验研究和测试中具有广泛地应用。在惯性约束聚变研究领域,打靶的多路激光脉冲不但需要一致的波形和功率,而且需
本论文以机载ISAR成像信号处理算法为研究对象,对海面目标ISAR成像中的平动补偿、散射点越分辨单元走动校正、目标三维转动对ISAR成像的影响以及适合于目标三维转动情况下的距
生物认证(Biometric)是依靠人类自身所固有的生理或行为特征进行身份验证的一种技术手段。而生物认证中的自动人脸识别(AFR)则因为其使用的人脸特征属于人与人之间互相辨识的
马彦斌主攻写意山水兼及花鸟。入门得到黄金程先生(中国美学家协会会员)教诲,自此渐入堂奥深耕不掇。山水画循迹钻研石涛、髡残、巩贤,多临黄宾虹及黄秋园画谱;花鸟追寻青藤
接入网是整个电信网最具有技术挑战性的区域之一。为了满足用户对带宽日益增长的要求,实现接入网的高速化、宽带化和智能化,各种接入技术层出不穷,如LAN、xDSL、Cable Modem、PL
生物电子学是生物学和电子信息科学相互交叉渗透的一门新兴学科,是本世纪的一个研究热点领域。近年来,ISFET相关研究和发展非常迅速,已经应用到生物医疗,食品以及环境监测等
在变电站智能化普及发展中,对于采集的大量电力数据,首要工作就是对其存储和通信问题进行处理。在解决这一问题时,主要是采取数据压缩,通过数据压缩减少对数据存储空间的占用,从而减少传输数据所需的时间。本设计对电力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及数据传输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和硬件实现。本设计针对电力数据冗余信息的特点,提出了采用自主开发和实现的字典查找冗余特征格式的方法对其进行压缩。这种数据压缩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很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