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E1引起脑小血管损伤的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JZ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即指血管危险因素作用在脑小血管上所导致的一系列病理、影像和临床表现。在众多血管危险因素中,高血压是目前已知的最明确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多项研究认为,诱发CSVD的主要原因包括内皮细胞损伤和血脑屏障渗漏。高血压相关的非淀粉样脑血管病变和淀粉样脑血管变性(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是最为常见的两大CSVD类型。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主要的CSVD亚型有各自的病理、临床和影像学诊断标准,然而它们在潜伏期阶段却有相同的发病原因,提示很可能存在共同的早期病理机制促使CSVD的发生发展。目前,具体有哪些上游分子参与了发病过程还并不清楚。本实验室的前期工作以及其它科研团队均发现,在有脑小血管损伤的CAA病人脑血管中,β-分泌酶(BACE1)出现表达上调的现象,而其蛋白水平在高血压相关的非淀粉性CSVD中是否也出现异常变化还没有任何报道。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首先通过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到在高血压病人脑中,分离出的微血管含有的BACE1蛋白水平相比于血压正常的对照组上升到约3.71倍。同时,免疫荧光结果显示,高血压相关的非淀粉性CSVD患者脑中微血管内皮上的BACE1阳性面积相比于血压正常的对照组增加到约2.05倍。这些结果提示我们脑小血管源BACE1的异常变化有可能是参与不同类型脑小血管损伤发生的共同事件。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免疫印迹实验还是免疫荧光实验都显示,处于高血压状态下的微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减少了约40.16%~47.59%。更为重要的是,数据分析显示微血管上BACE1的上调和occludin的减少呈负线性相关,说明微血管源BACE1有可能通过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来影响脑小血管的状态和功能。在探索这些现象对应机制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发现occludin是BACE1的一个全新酶切底物,BACE1对occludin的切割能够导致occludin全长减少,同时产生occludin的N端和C端片段。同期实验结果显示,BACE1并不会酶切紧密连接结构的其它重要组分蛋白如ZO-1、JAM-A和claudin-1,然而BACE在内皮细胞中蛋白水平的升高能够导致这些非底物的紧密连接蛋白减少。我们进一步探索发现,其原因在于上调表达的内皮细胞源BACE1会大量切割occludin从而引起紧密连接结构不稳定,促使窖蛋白caveolin-1在内皮细胞质膜上聚集,导致组成紧密连接结构的其它膜蛋白如JAM-A和claudin-1进入caveolin-1介导的内吞途径,最终在溶酶体中降解,而胞质紧密连接蛋白如ZO-1则被胞质酶降解。同时,在质膜上富集的caveolin-1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dothelial isoform of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结合增多,从而直接抑制了 eNOS向胞质的转移以及随后的磷酸化激活,导致eNOS活性下降和其下游信号丧失引起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除了新发现的底物occludin,内皮细胞也会表达另一个已知的BACE1底物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BACE1切割APP也会导致APP全长减少而其最终酶切产物β-淀粉样多肽(β-amyloid peptides,Aβ)则会释放到细胞外。Aβ已被证明可以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状态和功能,为检测内皮细胞源BACE1上调是否会通过Aβ产生增多诱发CSVD早期事件,我们用Aβ刺激人源和鼠源内皮细胞,发现人源和鼠源Aβ1-40和Aβ1-42都能显著抑制两种内皮细胞中eNOS活性。以上体外实验说明,在内皮细胞中上调表达水平的BACE1会同时过度切割其底物occludin和APP,通过BACE1-occludin和BACE1-APP-Aβ这两条通路导致内皮细胞紧密连接丢失和eNOS失活引起的功能障碍。为进一步在体检测上述机制及其是否能引起类似于临床的CSVD病理和行为表型,我们新构建了一种由血管内皮启动子Tie2控制并在血管内皮细胞中高表达人源BACE1约5.11倍的转基因小鼠VE-BACE1。与同龄WT小鼠相比,在9月龄VE-BACE1小鼠脑中即出现重要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JAM-A和claudin-1丢失、血浆中Aβ1-40和Aβ1-42浓度显著升高和活化形式eNOS水平减少。这些早期事件导致VE-BACE1小鼠在12月龄出现脑内低灌注,在15月龄出现血脑屏障渗漏,且这些现象随年龄增大而加剧。此外,VE-BACE1小鼠在15月龄即表现出微出血、运动能力减退和认知能力下降等CSVD的病理以及行为特征。反之,用BACE1抑制剂MK-8931抑制异常过高的BACE1活性后可以显著改善VE-BACE1小鼠脑中紧密连接蛋白丢失、eNOS功能障碍和记忆损伤,且对15月龄WT和VE-BACE1小鼠用低浓度持续处理3个月后,未观察到不良反应和死亡现象。以上所有结果表明,血管内皮细胞源BACE1的蛋白水平与脑小血管损伤之间存在直接关系,即受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影响而异常上调的内皮细胞源BACE1通过对其底物occludin和APP的过度切割,导致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减少和eNOS功能减弱这两个早期致病事件。在这一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从正常生理状态向损伤表型转变,并进一步导致下游脑小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和行为改变。综上所述,内皮细胞源BACE1的表达上调是CSVD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早期机制,而靶向高表达BACE1的异常内皮细胞有可能是治疗CSVD的早期重要方案。
其他文献
锕系金属化合物因其具有与传统的s-、p-和d区金属元素不同的特性,如动力学不稳定性、高配位数和f轨道在键合中的积极参与等特点,有希望成为催化转化应用中最有前景的催化材料之一。铀作为典型f区的锕系元素,化学性质十分特殊,其6d轨道与5f轨道的能量相近,进而形成独特6d-5f杂化现象,这种现象导致铀元素呈现出多种氧化态。同时,铀的5f电子非常活泼,导致其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配位结构易发生动态演变,进而会改
二维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电子、信息和能源等领域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从石墨烯到MoS2,再到Bi2Se3和MnBi2Te4,二维范德瓦尔斯单层材料呈现出多组元组成和多原子层结构的发展趋势。多组元多原子层二维材料是不同原子层和不同结构单元的组合,为不同物理性质的耦合和新奇物理性质的设计提供了平台。例如,将铁磁性的MnTe层插入到拓扑绝缘体Bi2Te3中可以得到新的二维材料——MnBi2T
近年来,三元层状硼化物陶瓷Cr2AlB2由于具有纳米层状结构、导电导热性好、模量高、剪切变形阻抗较低、抗高温氧化性能好等优点正日益受到关注,在金属防护涂层、高温电极材料、燃气轮机结构件、吸波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Cr2AlB2也是制备二维层状材料CrBene的重要前驱体。此外,航空航天、电子技术等的迅速发展对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保证良好导电、导热等性能基础上,也需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随着数字成像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数字图像作为载体进行信息交互。与文字相比,图像可以储存更多的信息;同时人类主要依赖视觉系统感知外部环境,图像中储存的信息能够快速的被提取和利用。得益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图像的广泛使用极大的提高了人们利用信息的效率。但是图像数据量大,其存储和传输耗费较高,因此图像的高效编码压缩就成为了信息利用过程的基础和前提。本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图像编码领域。图像编码是一个复
激光外差光谱探测技术在整层大气气体分子的精细谱线测量中,因具有高光谱分辨率、高信噪比和易集成等特点而备受关注并得到应用。目前,已建立了一系列中红外激光外差光谱测量系统,实际测量了 CO2、CH4等典型温室气体吸收谱线,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气体浓度的反演研究。针对短波红外光电系统工程应用需求,现有激光外差光谱测量系统在测量波段、测量速度、光谱分辨率、信噪比等方面均难以满足实际要求。此外,现有系统性能
全钒液流电池因其正负极均采用钒金属化合物作为反应原料,自2017年开始,受国际钒价格激增影响,全钒液流电池成本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产业化发展,此消彼长,铁基为代表的低成本液流电池,在产业和学术研究领域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论文从两方面展开研究,一是阐明制约钒电池成本的关键因素,并进行系统研究,提出解决方案;二是为了寻找有潜力代替钒电池的低成本电解液体系,开发了低成本全铁液流电池,目的在于降低金属基液
移动通信产业的高速发展为移动用户和流量的爆发式增长创造了条件,然而受制于有限的时频资源,移动通信技术需要进一步提升频谱效率和接入能力。为此众多移动通信技术应运而生,其中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在时频域外引入功率域,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技术。与传统的正交多址接入不同,NOMA允许多个用户共享相同的时频资源,使用不同功率等级来区分不同用户信号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国内机动车保有量呈现逐年快速增长的趋势,致使道路机动车尾气排放在总体空气污染物中占比日益增高,而道路机动车尾气排放的主要贡献者为高排放机动车,如何准确识别出高排放道路机动车,且有效防止机动车高排放现象的发生,是治理道路机动车污染的关键,加快这一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我国的清洁空气计划和美丽中国建设。针对上述挑战,本文开展了面向道路机动车高排放的智能识别与预测方法研究,具体
气-水界面物理化学过程是当今大气化学研究的前沿课题,其普遍存在于大气环境中(云层、气溶胶表面),对大气化学有着深远的影响。由于其独特的界面氢键环境,在水表面的化学过程与气相过程有着明显的不同,相关基础研究在大气、环境、生物、益生元和合成有机化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实验研究表明很多热化学和光化学反应在气-水界面上可以得到明显加速,尽管如此,气-水界面的微观反应机理仍有很多未知。这些发现促使我们思
随着现代社会对大规模储能器件的需求日益增强,钠离子电池、钾离子电池、双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逐渐成为下一代电化学储能器件的重点研究对象。由于正极材料常使用的是石墨,双离子电池相比于其它两种电池优势明显,其工作电压更高,成本更低、制作流程更简便,对环境也更加友好。双离子电池的能量直接来源于外部电流驱使电解液中阴、阳离子的在正、负极的定向存储,因此电解液在双离子电池中扮演的角色非同一般。相比于离子液体的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