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咸及其诗赋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ijizhid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试图对傅咸其人及其诗赋作品做一个较全面的整体研究,时人多研究其父傅玄,对傅咸的研究相对不足。联系西晋士人的生存状态和当时的文艺创作之风研究傅咸其人及作品,并不失为一件无意义的事情。前言回顾傅咸的研究情况,说明本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正文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傅咸的身世。主要内容包括傅咸的家族背景、生平经历、出生地考辨及人格精神。根据史料和相关作品,我们可以看出傅咸出生于官宦世家,历时魏晋两朝,且考辨其出生地并非《晋书》本传所载“北地泥阳”而应是“北地灵州”。傅咸在位时历任太子冼马、司徒掾属、侍御史、尚书右丞、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傅咸一生为人刚直,嫉恶如仇,推贤乐善。他是直言敢谏的忠臣、深谋远虑的明吏亦是反哺情深的孝子。第二部分为傅咸的辞赋作品研究。从辞赋纵向发展的角度探讨魏晋辞赋的整体风貌,再分析魏晋之际辞赋风格变化中的傅咸的辞赋作品,在“文缛绮靡”的西晋文风下,傅咸辞赋呈现出朴实复古的倾向。按照其作品内容可分为抒情赋和咏物赋。抒情赋多抒发鉴史兴仁德之情、有关切民瘼之心、有退居归隐之念、有生命无常之叹、有与友人离情之悲,也有对圣上功德之颂。咏物赋多是自诫、讽世或是描摹事物的形态。其艺术风格主要是呈现“重质轻文”、“尚朴重质”的特点。题材广泛、包罗万象而又物小喻大,寄托遥深,体现亦庄亦儒,行藏在我的儒道思想。第三部分为傅咸诗歌作品研究。傅咸诗歌仅存19首。按内容分,一类是别具特色的《七经诗》,采掇诸儒家典著,浑然天成,自成一体,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一个新品类——集句诗,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另一类是至真至性的赠答诗,无不流露出对友人对亲人的绵绵深情。《傅咸诗赋注释》和《傅咸简谱》是论文的前期工作,也是论文得以顺利完成的基础,分别作为附录,置于文后。
其他文献
线索是什么?线索是贯穿于文本(一般是记叙文或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的脉络,是作者组织材料的道具和安排叙述的轴心。
每个人都喜欢被别人赞美,学生也不例外。适当的评价对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好的评语既要能反映出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又要肯定其优点、成绩;既要指出其缺点、不足,又要热情鼓励、启发;既要写出其个性特长,又要引导其发展努力方向……评语是学生自身表现的公正体现,是师生间心灵的沟通,更是催人奋进的号角。要想写好学生的评语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全面了解学生。教师不但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还
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在我国地质工程开展的过程中,岩土勘查和地基处理技术对于整个地质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安全性来说至关重要,所以说,施工管理者为了确保地质
《语文课程标准》在对语文教学的建议中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作为教师,如何通过组织和引导让学生做真正的主人呢?我认为,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情境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一、多媒体情境    随着学习资源的迅速膨胀,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信息资源已经成为新型学习模式的重要特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资源整合后再制作成课件,能够让动态的逼真的场景在屏幕上显示出
古语曰:“三日不读书,便语言无味。”  读写是语文的双翼,少读对语文教学是釜底抽薪;少写,较强的表达能力便会落空。“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  1978年3月26日《人民日报》刊发的吕叔湘老先生的《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一文,似一声“惊雷”,惊醒了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新时期语文教改的步伐前进到今天,当年吕老先生提出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低,效果差,中学毕业生语文水平低等一
教材作为文化的显性体现.是一种继承传统与与时俱进的统一.应该为学生的成长打下精神的底色。也就是说。通过教材使得文化被继承、传播和创造.促进人的社会化、文明化、个性化。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卧室(卧室装修效果图)也渐渐摆脱了笨重的衣柜,而衣帽间的概念也逐步走进了时尚人士的生活,相较于平时普通的衣柜收纳,衣帽间能够更好地做到将衣
<正>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的《开天辟地》是一篇创世神话,文本体裁和文本内容自带一抹神奇的色彩。对于这样的文本,课堂教学应教什么?学生能学到什么?要积累
简要阐述了温湿度试验设备自动校准系统的组成和特点,并对其在纺织计量中的应用作了分析,同时通过其在实际校准工作中对被测纺织温度计量仪器的温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分析,得
在教师教育研究中,教师的专业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教师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潮流,科学地研究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问题,是<体育与健康>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在现阶段<体育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