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训练配合电针治疗组30例和电针的对照组30例。治疗组的康复训练包括:直腿抬高训练,腰背肌功能锻炼,腹肌功能锻炼,仰卧抬起骨盆,抱膝触胸,侧卧位抬腿,压腿,膝仰卧起坐;针灸方面两组选取相同穴位[处方:病变椎旁夹脊穴,肾俞,大肠俞、关元俞,配合患侧环跳,阳陵泉,委中,足三里等];治疗时间为每周五次,每天治疗一次,休息两天后继续治疗,连续治疗2周,并于2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疗效判断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标准,评价指标采用《自拟症状体征评分表》,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评价疗效。结果:1.治疗后两组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23例治愈,6例好转,1例未愈;对照组:13例治愈,15例好转,2例未愈)经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6.97,P=0.031<0.05),提示康复训练配合电针组疗效优于电针组。2.两组症状体征总分比较,自身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前37.47±0.69,治疗后8.6±2.42;对照组:治疗前37.03±0.68,治疗后12.9±3.08),经配对t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8.6±2.42;对照组:治疗后12.9±3.08),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康复训练配合电针能显著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体征积分,优于常规电针的对照组;提示康复训练配合电针疗法能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3.两组VAS总分比较,自身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前7.2±0.32,治疗后2.2±0.57;对照组:治疗前7.0±0.33,治疗后3.7±0.60),经配对t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2.2±0.57;对照组:治疗后3.7±0.60),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康复训练配合电针能显著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VAS积分,优于常规电针的对照组;提示康复训练配合电针疗法能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症状。结论:认为康复训练配合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条安全有效的途径,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