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混龄编班模式受到了教育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种教育组织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同龄和异龄幼儿同伴间的交往和互动,从而促进不同年龄幼儿社会性发展。幼儿同伴间的教与学行为作为一种特殊的同伴交往形式,在混龄班中并不少见。教与学的行为往往伴随着心理理论的使用和获得,即心理理论是教和学活动的心理基础。由于不同年龄幼儿心理理论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导致他们教别人和向别人学习时的表现也不同,而且具有一定的规律。因此,本研究在以往混龄教育以及教、学行为研究的基础上,以杭州市某幼儿园3个混龄班抽取的30名目标幼儿为研究对象,通过间接观察为主,直接观察为辅,时间取样和事件取样结合的方法,对收集到的材料主要进行质的研究,总结出不同心理理论水平幼儿在教和学行为中的表现,辅以量化说明。本研究将每一次教与学对应的事件分别从教、学两个视角探讨,主要从幼儿对教的理解即概念建构、教别人时采用的策略、教过程中的主动性探讨教的行为,从对学习的理解、向别人学习时采用的策略、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探讨学习的行为。结果发现,不同心理理论水平的幼儿在各个方面存在差异。心理理论水平低的幼儿对教的理解指向教别人“动作”,教人时多为示范,同时倾向于从教者的角度解释自己学习的过程,通过“观看”的方式学习,学习时被动、受教者行为的影响;心理理论水平中等的幼儿对教的理解是“告诉”,认为教的结果就是带来学习者的变化,通过请求重复、询问规则、技巧和原因等方式来进行学习,能够判断教者和自己的具体知识;心理理论水平高的幼儿认识到自己是否具有教别人的能力,推断双方心理状态的变化,调整教的行为,会使用提问和表扬等策略,在教别人时积极,倾向于从学习者的角度解释学习,灵活运用各种学习的策略,会通过请求对方给予评价、解释不明白之处或者主动给予反馈确保学习成功。最后,本研究从重视同伴资源、为幼儿提供榜样两方面提出相关建议,旨在提醒教师要有意识地充分利用混龄教育的优势,促进幼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