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的重庆抗战小说与日本反战小说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深重灾难,在全世界人民并肩反抗法西斯的时代,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们不但激励着当时的人们为和平而战,也深深影响了几代人。重庆作为战时中国的首都,是战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重庆所产生的大量高水平的、脍炙人口的抗战小说体现了战时中国抗战文学的较高水平,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重庆抗战小说本来就是世界反法西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我们在研究它的时候也应具有广阔的视野。近年来随着区域文学研究的持续升温,对于重庆抗战文学的研究有深入发展,但是单就重庆抗战文学本身的文学现象来进行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区域文学研究的目的并非为了封闭自身,应该是为了进一步与它者进行比较,就是将之置身于世界反法西斯文学的范畴内,这方面的研究似乎还不是很多。二战时期在日本法西斯疯狂叫嚣的背后,却有少数的日本作家在高压统治下在国内或流亡到中国进行反战文学创作,他们始终站在正义一边,抨击日本法西斯的恶行,支持中国人民抗战。他们的创作是战时日本最进步的文学,这些作品的存在是日本民族的幸运。将二战时期的重庆抗战小说与日本反战小说进行比较,可以看到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的共同心声。在战争中,可以说日本反战文学界和重庆抗战文学界的联系一直是比较紧密的,重庆作为战时的首都,是当时不庸置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鹿地亘夫妇、绿川英子等日本反战作家都曾到过重庆进行反战内容的创作以及反战工作。在与重庆抗战小说界的交流、融合中,日本战时反战文学也带上了批判、揭露现实的特色。本文所选取的角度是将重庆抗战小说置身于世界反法西斯文学的大背景之中,拓展区域文学研究的视野、充实比较文学研究的内容;将侵略者与被侵略者的反战与抗战文学进行比较,去寻觅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的共同心迹。全文在结构上分为了三个部分。第一章主要论述二战时期重庆文坛与日本文坛的概况,以及二者的不同时代、政治背景,初步总结二战时期重庆抗战小说与日本反战小说反法西斯的共同主题。第二章主要论述二战时期重庆抗战小说与日本反战小说二者对其各自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第三章论述二者在政治环境、民族心态、战争文学传统影响下导致的不平衡的发展和最终的不同结局。本文中的重庆抗战小说主要指二战期间重庆本土、到过重庆的作家写成的抗战小说以及以重庆为写作主题、背景、在重庆出版发行过的抗战小说;日本反战
其他文献
一般认为,有关主体参与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初的美国。其代表人物杜威、皮亚杰、苏霍姆林斯基、布鲁纳、罗杰斯、布鲁姆、施瓦布等人从不同角度和深度提出并研究了主体参与的
田文镜,汉军正蓝旗,雍正朝著名督抚,是雍正帝所树立的“模范督抚”。田文镜出身监生,入仕在康熙年间,但一直是默默无闻的下级官员,到雍正初年先后担任山西布政使、河南布政使
<正>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成熟,大多数产业已经从快速成长期向成熟期的变迁,也预示着企业将更加强调客户需求导向、服务导向和成本导向。但是在一个趋于成熟的市场,企业成功的
电子商务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新的商贸形式,对我国外贸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在给我国外贸企业带来商机的同时,也使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本文首先阐述了电子商
从合肥、蚌埠、长丰、和县等地采集的番茄、辣椒、草莓、葡萄等发病组织上分离鉴定获得23个灰葡萄孢菌株,采用菌丝块创伤接种法,分别测定了这些菌株对草莓果实和叶片的致病力
针对传统风景区保护与利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主要采用经验判断和单因素分析等定性方法的缺陷,在GIS支持下,建立基于ArcGIS9.3的蚌埠市黑虎山风景区空间数据库;依据稳定性、独
介绍了一种从松节油中提取α蒎烯与β蒎烯的新型分离工艺,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A new separation process of extracting α-pinene and β-
文本细读能够让学生将课文当中所蕴涵的精妙之处体会出来,对课文的语言节奏和肌理细细品味,从而帮助学生走进语言的世界,体会其中的意义。通过文本细读,立足文本,明确思路,从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拓展"是必需的,它不仅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背景,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但"拓展"必须适度,不能漫天边界,也不能
本文简单概述了地理信息系统,并分析了地图符号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地位以及研究地图符号的意义。对当前国内外地图符号制作软件现状一一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通过对地图符号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