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刚度接触粘滑惯性压电驱动器基础理论与试验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enhui10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规模集成电路、显微观测和纳米技术等前沿科技领域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研究方向,这些前沿科技领域的攻关都离不开精密/超精密驱动与定位技术。基于逆压电效应的粘滑惯性压电驱动器具有精度高、体积小、响应快、不受电磁干扰、兼容性高等特点,是上述前沿技术领域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粘滑惯性压电驱动器是以摩擦作为驱动力、通过步进累积的方式实现大行程直线或旋转运动的一类驱动装置。然而,现有粘滑惯性压电驱动器仍然存在接触力与输出特性之间关系不明、接触力调节困难、驱动器装配互换性差、单步运动特性调控手段少等缺点,严重制约了该类驱动器的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弱刚度接触的解决方案,分析了弱刚度接触粘滑惯性压电驱动器的相关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弱刚度接触粘滑惯性压电驱动器的结构设计、分析、制造、基础特性测试以及单步运动特性调控等工作。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驱动器弱刚度接触的实现方式,提出了弱刚度接触粘滑惯性压电驱动器的简要构型。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压电叠堆刚度、柔顺机构刚度、柔顺机构的预紧变形量(压电叠堆嵌入引起)和外部负载等多种因素,建立了弱刚度接触驱动器的静力学模型;根据压电叠堆、柔顺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和弱刚度接触驱动器的简要构型,建立了驱动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为此类驱动器的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2)开展了弱刚度接触粘滑惯性压电驱动器的结构设计和分析,研制了驱动器样机,从接触力测量和装配互换性两方面对驱动器的基础输出特性展开了较为系统的试验测试。理论分析和试验发现,设计的弱刚度接触驱动器可以实现无传感器的接触力测量。同时,还明确了驱动器接触力与单步运动特性之间的关系,即:随着接触力的增大,驱动器的单步运动曲线会出现突跃-光滑-回退的转变,步距会逐渐下降,工作带宽会逐渐增加,负载能力也会逐渐增强。此外,理论和试验也证明弱刚度接触粘滑惯性压电驱动器具有极高的装配互换性。(3)利用研制的弱刚度接触粘滑惯性压电驱动器探究了驱动器单步运动的形状调控和幅值调控规律。一方面,研究了不同形状单步运动曲线之间的切换规律。试验测试表明,通过频率调控可实现驱动器锯齿型、台阶状和S型光滑三种形状单步运动曲线之间的切换;增加动子质量既可实现S型光滑向线性光滑的转变,也会降低单步运动曲线转变所需的驱动频率。同时,驱动器也可实现低电压下的高速运动(238.46mrad/s,驱动条件:36V、150Hz)。另一方面,研究了弱刚度接触粘滑惯性压电驱动器对单步运动幅值的调控。分析和试验测试发现,设计的驱动器具有良好的单步运动幅值调控能力,可明显提高其运动速度。在2N锁紧力、100V驱动电压和700Hz驱动频率下,驱动器的最大速度为20.05mm/s。(4)为实现低频、低动子质量条件下的光滑线性运动,利用两个驱动单元和一个辅助摩擦单元耦合作用研制了一种弱刚度接触粘滑惯性压电驱动器,并研究分析了驱动器实现光滑线性运动的机理。动力学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驱动器在有/无外部负载工况下均可实现连续、光滑、高线性和大行程的运动。特别地,该驱动器在0-30g水平负载范围内仍能光滑线性的运动。同时,垂直负载和预紧变形对驱动器的单步运动曲线影响不大,驱动器在0-700g的垂直负载和0-0.5mm预紧变形范围内可稳定工作,且其运动曲线基本相同。本文关于弱刚度接触粘滑惯性压电驱动器的相关理论和试验研究,为后续该类型驱动器的设计、分析以及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同时弱刚度接触压电驱动器的接触力可测和高装配互换性有利于驱动器的批量生产。锯齿型、台阶型、S型光滑、线性光滑四种单步运动特性及其调控、演变规律有利于拓宽压电驱动器的应用领域。
其他文献
因用水需求增加所导致的地下水超采问题与因极端降雨导致的城市内涝问题已形成鲜明对比,二者之间矛盾日渐突出。如何有效利用冗余城市雨洪水人工回灌补给地下水,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在实际人工回灌工程中,由于介质堵塞而导致回灌效率极大降低甚至报废的案例频繁发生。生物堵塞是介质堵塞的一种主要类型,其堵塞物质以微生物生长及其分泌的胞外聚合物(EPS)为主。但现有研究关于生物堵塞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饱和渗
学位
痕量物质传感器是用于检测环境氛围中浓度极低、含量极少的待测物质的精密传感器。病毒、花粉检测,室内外污染检测,特种工程检测等多个应用场景对痕量物质检测提出了迫切需求。传统的谐振式传感技术受限于微纳制造工艺和单晶硅材料特性,已达到检测性能瓶颈,且在多痕量物质检测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探索非线性谐振器丰富的振动特征成为提升传感性能的重要途径。内共振是一种由频率成整数比的耦合模态间能量传递引起的非线性振动现
学位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发展和农药的过度使用,大量含磷废水进入水环境,加速了水体富营养化进程,破坏生态平衡的同时也威胁了人类的用水安全。目前,许多种除磷方法,如化学沉淀法、结晶法、生物法,已被用于从水中去除过量磷酸盐。但是,这些方法一般具有操作难度高且成本昂贵等缺点。吸附法是一种有效、可靠且环保的除磷方法,然而现有吸附剂通常面临吸附容量小、选择性差以及难以回收等挑战。因此,探索新型高效吸附剂并应用于
学位
镁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刚度高、比强度高、无毒环保、储量大等诸多优点,被誉为“21世纪新型绿色结构材料”,在国防、汽车、3C、医疗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和巨大的发展潜力。镁合金的塑性变形行为直接影响铸造镁合金的高温应用和变形镁合金的塑性加工能力,极大地限制了镁合金的使用和发展。本文选择镁合金中应用最广泛的Mg-Al系镁合金为主要研究对象,选择铸造镁合金高温蠕变工况和变形镁合金电致塑性加工工况两个典型的镁合
学位
随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传统化石能源被过量开发利用导致快速消耗,由此引发的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成为当务之急,其中高效储能技术是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的关键一环。在已发展的储能体系中,锂氧气电池凭借其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引发人们的研究兴趣和关注,有望突破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限制,被应用在下一代能源储存系统中。虽然经过研究人员多年的发展,锂氧气电池已获得长足的进步。但是要
学位
高压可以显著减小原子间距,改变电子轨道分布,从而丰富材料结构,调控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能。本论文基于两种新型高压调控策略--非静水压和高压诱导致密孪晶化方法,选取了两种典型的轻元素共价材料,分别对非静水压下致密分子氢和致密孪晶超硬碳化硼的结构与物性开展系统研究,取得以下创新性结果:1.金属氢被誉为高压物理的圣杯。理论预言,氢的金属化需要近400 GPa的静水压条件,这限制了极大地其结构表征和潜在高温超
学位
创客空间的有效融入是科技馆开拓创新的重要一步,也是科技馆提升和丰富科普形式,发挥科普教育职能的重要环节。该文阐述创客空间与科技馆的发展及互动关系,并结合潍坊市科技馆创客空间的运行实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推动科技馆创客空间更好发展。
期刊
<正>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升,科技馆不断建设普及,相关展览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人们对科技馆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很多领域都在不断进行创新与改革,而科技馆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在科技馆中,科学与艺术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因此,在科技馆展览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出科学与艺术两者之间的联系,将科学与艺术进行有机结合。此外,对二者的相融合进行探究,
期刊
对称性是现代物理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和法则。一般来说,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从微观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及规律。对称性是解决凝聚态物理研究中微观原子结构和电子能带结构计算和分析等问题的重要工具。本论文从最大对称性原理出发,基于晶体空间群的群-子群关系发展了一套高对称性衍生结构产生方法,拓展了CALYPSO晶体结构预测方法的功能;利用晶体对称性对能带结构的制约作用,将对称性分析方法拓
学位
高压已经成为稳定非常规配比化合物,调控物质结构和电子性质的重要手段,在助推基础科学研究与发现新材料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高压合成对实验设备要求相当严苛,探索合成条件耗时且成本高昂。理论计算能够在较低成本下预测合成条件,加速材料实验合成。硫元素(S)呈现出丰富的价态和构型,特别是由多个S原子组成的具有负价态的Sn阴离子单元备受关注。金属元素一般具有弱的电负性,在与S形成化合物的过程中起到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