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土元素改性和电致塑性效应对镁合金塑性变形影响的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mc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镁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刚度高、比强度高、无毒环保、储量大等诸多优点,被誉为“21世纪新型绿色结构材料”,在国防、汽车、3C、医疗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和巨大的发展潜力。镁合金的塑性变形行为直接影响铸造镁合金的高温应用和变形镁合金的塑性加工能力,极大地限制了镁合金的使用和发展。本文选择镁合金中应用最广泛的Mg-Al系镁合金为主要研究对象,选择铸造镁合金高温蠕变工况和变形镁合金电致塑性加工工况两个典型的镁合金塑性变形场景,开辟铸造镁合金AZ91和变形镁合金AZ61两条并行研究主线,利用非接触测量技术、显微观察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等方法考察合金元素、显微组织和变形条件对镁合金塑性变形行为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以下内容:1.碱土元素改性对铸造镁合金塑性变形影响。以铸造镁合金AZ91为研究蓝本,设计、熔炼及制备新型Mg-9Al-1Zn-x Sr合金,并研究Sr含量对AZ91铸造镁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r含量的增加,AZ91合金的屈服强度增加,但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先增加后降低,当Sr含量为1%时,合金AZ91-Sr(AZJ911)展示出了最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其抗拉强度为248MPa,屈服强度为156MPa,延伸率为6.8%;Sr的加入,生成了新相Al4Sr,能够细化AZ91合金的晶粒,并起到第二相强化的效果,但Sr的加入导致Al的含量降低,削弱了Al原子的固溶强化作用并降低β-Mg17Al12共晶相的含量;Sr的加入对合金的断裂机制基本没有影响。通过对AZJ911合金进行蠕变分析,观察了添加Sr元素后,合金的蠕变性能和显微组织的演变,并在此基础上探求Sr的添加对合金高温蠕变性能的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应力和温度都会对蠕变产生显著影响;Sr元素添加导致形成热稳定性的Al4Sr相,降低了Mg17Al12共晶相的含量,因此有助于蠕变性能的提升;蠕变过程中伴随着γ-Mg17Al12相的动态沉淀,这些动态析出相和网状Mg17Al12共晶相的开裂以及孪生均有助于AZJ911合金的蠕变变形;基于常规幂定律关系,应力指数和蠕变激活能分别计算为8.4和102 k J/mol,高的应力指数表明幂定律关系失效,这是由γ-Mg17Al12相的动态沉淀能够产生Orowan强化作用,产生门槛应力导致,通过引入门槛应力和归一化方法对过高的应力指数进行修正,修正后数值为5.2,这个结果表明AZJ911合金的蠕变变形主要是由位错攀移控制,与蠕变样品中观察到的螺位错结果相符。2.电致塑性效应对变形镁合金塑性变形的影响。以挤压态变形镁合金AZ61商用管材为研究对象,设计了L25(5^6)的正交试验,考察拉伸速度(0.1-7.2mm/min)、电流强度(40-100A)、脉冲频率(200-600Hz)、占空比(20-100%)四个因素对变形镁合金的电致塑性效应。结果表明:在脉冲电流作用下,变形镁合金的抗拉强度明显下降,断裂延伸率显著提升,最高可达40.5%;试样断口出现颈缩现象,试样表面在拉伸过程中出现“桔皮”状褶皱。大视野下显微组织分析结果表明:脉冲电流作用下,在靠近断口区域,存在大量孪晶和裂隙,距离断口越远,孪晶发生率逐渐变少;晶粒尺寸变化区间较大(86μm~2-238μm~2)越靠近断方向,晶粒尺寸越小;在金相图像中观察到了动态再结晶现象。分析了拉伸速度一定的情况下,电流强度(100-130A)、脉冲频率(200-400Hz)和占空比(20-100%)单因素对变形镁合金AZ61管材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频率对断裂延伸率起重要影响,并且能够降低孪生生成倾向;电流强度对抗拉强度的下降起显著作用,并且可以促进动态再结晶;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情况下,占空比对电流强度起到放大器作用,占空比越小,对电流强度的放大作用越明显。在所有实验结果中,参数为v=3mm/min,I=100A,f=400Hz,n=50%的脉冲电流作用下,合金的断裂延伸率可达45%,塑性提升显著。研究了脉冲电流作用下变形镁合金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塑性失稳(PLC)现象,并对变形镁合金电致塑性机制进行深入探求。研究认为:在脉冲电流的作用下,变形镁合金在拉伸过程中出现了PLC现象,根据通用分类方法,锯齿流变属于A型。PLC现象的产生可能主要受电子风力和磁效应引起的位错塞积和滑移系的突然开动影响,而解锁的位错对第二相的切割和材料的局部塑性变形也是产生PLC现象的重要原因。通过对应变硬化、位错密度与亚结构的分析,研究认为:脉冲电流在变形镁合金塑性变形中同时存在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但非热效应是塑性能力增加的根本原因。在脉冲电流辅助拉伸变形的AZ61合金中,大部分<c+a>位错是可动的,并且发生明显的交滑移,这可能是脉冲电流的作用结果。因此推测脉冲电流能够通过抑制<c+a>位错基面分解从而促进<c+a>位错交滑移,因此导致了高的塑性。除了脉冲电流对变形显微组织中位错构型的重构外,电子风效应、磁效应也对提高变形镁合金塑性能力提升起到积极作用。使用Field-Backofen作为基础模型,使用乘法法则,将脉冲电流三要素——频率、电流强度、占空比引入该模型构建基于电致塑性效应的挤压态变形镁合金的本构方程:σ=1495ε0.331ε0.168·exp(-0.0003·f-0.0087·I-0.0004·n)该方程对参数为v=0.1-7.2mm/min,f=100-400Hz,I=60-110A,n=40-80%区间的曲线可以做到较为准确的模拟。3.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镁合金塑性变形研究中的应用。使用MATLAB等数学分析软件,开发基于数学形态学的新型算法,和其他算法相比,数学形态学算法在处理光线不均、图像质量参差不齐的数字图像时更具优势;探求应用数学形态学算法提取数字图像关键信息并建立数字图像分析模型的实现过程;结合统计学原理,完成对数字图像中信息的提取、统计、可视化等相关内容,实现显微组织分析从微观尺度到宏观尺度的跨越,并以此开发了大视野下镁合金显微组织定量分析方法,为研究碱土金属改性和电致塑性效应对镁合金塑性变形的影响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2016—2022年防城港核电站运行初期周边食品放射性水平。方法 依据国家标准方法于2016—2020年采集以防城港核电站核岛为圆心,30公里为半径区域内的粮食、蔬菜、瓜果、海产品、禽肉、茶叶6大类13个品种79个样品进行分析并开展卫生学评估。结果 人工放射性核素除137Cs外,其余均未检出,137Cs检出率为36.71%,检出范围为0.01~0.18 Bq/kg;天然放射性核素226R
期刊
分析了当前军用航空装备数据使用现状及需求,提出以“飞参”为抓手,利用现有数据技术框架和编制体系,在建立航空客观信息综合应用平台、研制外场保障智能应用终端、持续创新实现数据应用APP服务等方面,构建数据应用操作系统平台,配套智能手机、平板等外设,开发部署APP,提供业务应用服务的生态模式,加速推进数据技术在军用航空装备领域的深化应用。
期刊
地下水污染的修复取决于含水层介质的渗透性和均质性,以及目标污染物的特性,其中的难点和瓶颈问题是重非水相液体污染物(DNAPL)在非均质含水层中的修复。因为DNAPL密度大,容易向含水层下部迁移聚集,使用常规技术难以有效修复;此外实际含水层几乎都具有非均质性,不同渗透性的地层交互沉积,其中低渗透性含水层中污染物的去除尤为困难。所以,非均质含水层有机污染的修复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论文主要选择
学位
在“双碳”战略视域下,太阳能驱动界面海水淡化(SDID)以其高效、可持续和低成本被广泛视为传统海水淡化最具前景的替代技术之一。然而,SDID一直遭受热学损耗和盐分快速积累导致的蒸汽化速率低及稳定性差的困扰。以此为背景,本文以宽光谱吸收和强光热转换的碳基材料为基础,并以反扩散和对流的自排盐原理为抗盐原则,从调控光吸收和输水、限制热学损耗、扩大能量输入通道和降低蒸发焓入手去解决这些问题,以实现高速率、
学位
大脑作为生命体的最高级控制中心,因其生理结构复杂,大多数脑部相关疾病治愈难度极高。随着近年来脑科学研究的开展,脑部疾病疗法日趋多样,且疗效日益显著。然而在对脑组织功能与结构方面的逐步探索中,研究人员更关注脑部病理反应的生化因素,却忽视了脑部机械学层面的特性。脑组织力学行为在脑部疾病诊断、辅助治疗及神经发育、分化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部分电刺激疗法中脑组织的微观演化及其机制尚不明晰,电极材料与皮层机
学位
作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能提供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地下水来满足不断增长的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需求,必须要尽可能准确地掌握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及其中的污染物迁移特征。地下水数值模拟通过对地下水及水中溶质的迁移行为进行模拟预测,为地下水资源管理和污染风险预测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地下环境是高度非均质的,水文地质结构及地质属性的空间随机分布对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及溶质运移过程影响强烈。而且,地下环境的
学位
深空探测领域涉及我国航天活动的诸多型号任务,对于我国政治、经济、科学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随着我国深空探测任务的稳步开展,对于星球车在星表未知非结构化环境巡视探测的安全性、自主性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滑移问题是影响星球车安全行驶的重要问题,几乎所有成功执行星表巡视探测任务的星球车都曾面临过不同程度的滑移危险事件,高滑移事件会导致星球车严重沉陷甚至永久沉陷,中低滑移事件会导致星球车偏
学位
因用水需求增加所导致的地下水超采问题与因极端降雨导致的城市内涝问题已形成鲜明对比,二者之间矛盾日渐突出。如何有效利用冗余城市雨洪水人工回灌补给地下水,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在实际人工回灌工程中,由于介质堵塞而导致回灌效率极大降低甚至报废的案例频繁发生。生物堵塞是介质堵塞的一种主要类型,其堵塞物质以微生物生长及其分泌的胞外聚合物(EPS)为主。但现有研究关于生物堵塞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饱和渗
学位
痕量物质传感器是用于检测环境氛围中浓度极低、含量极少的待测物质的精密传感器。病毒、花粉检测,室内外污染检测,特种工程检测等多个应用场景对痕量物质检测提出了迫切需求。传统的谐振式传感技术受限于微纳制造工艺和单晶硅材料特性,已达到检测性能瓶颈,且在多痕量物质检测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探索非线性谐振器丰富的振动特征成为提升传感性能的重要途径。内共振是一种由频率成整数比的耦合模态间能量传递引起的非线性振动现
学位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发展和农药的过度使用,大量含磷废水进入水环境,加速了水体富营养化进程,破坏生态平衡的同时也威胁了人类的用水安全。目前,许多种除磷方法,如化学沉淀法、结晶法、生物法,已被用于从水中去除过量磷酸盐。但是,这些方法一般具有操作难度高且成本昂贵等缺点。吸附法是一种有效、可靠且环保的除磷方法,然而现有吸附剂通常面临吸附容量小、选择性差以及难以回收等挑战。因此,探索新型高效吸附剂并应用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