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泊车系统路径规划及其跟踪控制算法研究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城市道路交通压力日益增加,驾驶员行车与停车的环境也变得逐渐复杂[1],近几年,自动驾驶技术已然成为汽车行业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兴起,自动驾驶也迎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自动泊车技术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已量产于各类车型上,受到了许多用户的青睐。自动泊车技术不仅能够切实有效地解决泊车环境复杂,泊车空间小,泊车难等一系列问题,还能提高泊车过程的安全性、便捷性和舒适性。车位探测识别、路径规划及其路径跟踪技术是自动泊车系统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某一车型为研究对象,针对自动泊车系统这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展开了研究与分析。首先,在车位探测识别方面,本文针对现阶段对没有车位线的非标准车位(主要以斜式车位为主)的检测识别存在的不足,利用车载传感器对泊车环境进行扫描探测,建立了融合超声波传感器、轮速度传感器、视觉传感器信息来辨识车位参数和两侧车辆姿态的平面车位模型,并基于模糊推理方法构建了包括平行车位、垂直车位、非标准车位在内的智能识别系统,实现了对复杂泊车环境下多类型车位的有效识别。其次,建立了车辆运动学模型,并通过分析计算得出低速下的泊车运动方程。在路径规划方面,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最常用的平行泊车和垂直泊车两种泊车方式展开深入研究,对于平行泊车,在满足自身物理条件约束、避障约束的前提条件下,结合驾驶员习惯初步规划了圆弧曲线+切直线组合方式的多段式泊车路径,考虑到泊车过程的舒适性和平顺性,采用β样条曲线对路径进行平滑处理,获得了曲率连续,变化平缓的泊车路径。对于垂直泊车,主要分为两种泊车工况,当车辆初始位置距离车位相对较远且横向距离较大时,采用一段圆弧式泊车路径;当车辆初始位置距离车位较近且横向距离较小时,先采用两段圆弧+直线的组合方式初步规划泊车路径,为避免在圆弧段与直线段路径的连接点处曲率产生突变,再用回旋曲线对路径进行平滑处理,最终获得了曲率变化连续,且满足避障约束的泊车路径。再次,在路径跟踪控制方面,为提高跟踪精度,采用分层控制策略,上位控制器采用MPC控制算法来控制车辆与参考轨迹间的横向偏差,下位控制器使用模糊PID控制算法来实现对纵向速度的控制。本文又用常用的预瞄控制算法来作对比试验,最后通过Carsim和Matlab/Simulink平台进行联合仿真试验,验证了基于MPC控制算法的路径跟踪控制器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其他文献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优化水稻的种植模式、改良新品种提高其产量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而水稻品种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新品种的遴选需要在同等自然条件下、农艺种植模式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展开,而现有人工撒播播种条件下的水稻种子繁育模式难以满足此项要求。与人工撒播、育秧、拔苗、插秧等传统水稻育种作业相比,采用水稻旱地直播技术进行播种作业不仅能提高育种效率、降低成本,更能有效保证播种作业的
近年来,政府大力提倡装配式建筑,出台了众多的鼓励政策,并且颁布了一系列的装配式建筑规范图集。但是,从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情况来看,装配式建筑的行业规模和发展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尤其是装配式建筑的成本高于传统的现浇建筑,使装配式建筑的优势不能完全发挥,这极大地制约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因此,对装配式建筑进行成本分析与控制成为当前研究装配式建筑的重点和热点。首先,文章介绍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研究背景
当前,为解决建筑行业生产效率低、过程不够环保、施工质量难以保障等问题,我国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发展装配式建筑,以推进建筑工业化进程。由于装配式建筑由预制构件组装而成,要将装配式建筑正式投入使用,装配式建筑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就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装配式框架结构节点除了连接梁、柱构件外,楼板的存在也会对节点的受力性能和抗震性能产生影响,所以在研究新型节点的抗震性能时,应对楼板的组合作用
目前,热舒适现场研究作为调查不同地区居民热舒适状况的一种手段,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展了对不同地区不同建筑热舒适的研究。由于我国较大的国土面积以及不同的气候特点,不同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及热舒适状况存在差异。即使在相同的室内温度下,由于居民长期生活习惯,使得适应能力和对室内热环境的需求出现不同。本研究对冬季滨海寒冷地区农村住宅建筑进行现场调研,包括环境参数测试和主观问卷调查,研究当地居民的热舒适现状,确定
水产养殖中氨和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会导致水质恶化,进而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甚至致其死亡。目前多使用生物法去除氨和亚硝酸盐,在处理过程中氨氧化微生物(Ammonia oxidizing microorganisms,AOM),包括氨氧化细菌(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AOB)和氨氧化古菌(Ammonia oxidizing archaea,AOA)将氨转化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
目前,中央空调在现代化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空调大多以房间最大负荷确定送风量,能耗高,且只能对指定区域进行温度控制,局部区域容易出现过冷或过热的现象。相比而言,变风量(Variable Air Volume,VAV)空调系统在性能设备安装、灵活性等方面具备很大优势,使其在中央空调系统中脱颖而出,占据了很大市场份额。但变风量空调系统较为复杂加之本身大滞后、时变性、不确定性等特点,使得变风量空调的房
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实施和社会环保意识的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研究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再生混凝土应用可有效解决建筑垃圾的环境污染问题,但由于再生骨料具有压碎指标高、吸水率大等缺陷,使其制备的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和收缩性能较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再生混凝土的发展。因此,再生骨料制备技术是制约再生混凝土工程应用与推广的重要前提。本文基于颗粒整形骨料强化法生产的再生粗骨料,协同绿色低碳水泥用以制
模板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外已经历较长时间的发展历程。目前,工程建设项目中模板工程主要以木模板为主,木模板循环次数有限,成本及资源消耗较高,且现场施工复杂、效率低下,拆模后构件表观质量也随模板施工水平表现不一。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对模板工程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因此,如何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快速高效地完成施工目标成为模板领域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为创新模板施工工艺
当前,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交通方式的高标准加深了全国各城市的地面交通压力,大部分城市开始了了轨道交通建设的步伐,其中地铁工程项目的建设尤为重要。然而,由于对地铁项目建设的质量、投资、进度等指标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地铁施工涉及的人员、设备和专业等方面众多且复杂,让地铁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所面临的工作愈加严峻。同时,地铁建设项目施工技术复杂,且施工环境多处于地表以下,受环境制约明显,面临的
河砂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是混凝土结构不可缺少的原材料之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河砂资源日益匮乏,而开发和利用海砂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并引发广泛关注。海洋环境下海砂混凝土结构受氯盐腐蚀作用,使结构面临严重耐久性问题,而水化产物会对侵入混凝土中的部分氯离子产生结合作用,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因此,探明海砂混凝土氯离子结合机制对准确预测海砂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及合理进行耐久性设计至关重要。本文通过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