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气掺混燃料预混层流燃烧特性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ong520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与环境危机推动了内燃机代用燃料的发展。天然气由于来源广泛、使用方便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其较慢的火焰传播速度限制了天然气发动机热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氢气由于火焰传播速度快的优势被应用于与天然气的掺烧,天然气-氢气掺混燃料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是现阶段我国面临的氢气制备成本及运输储存安全性等问题限制了其作为内燃机代用燃料的广泛应用。在发动机上通过废气余热催化裂解甲醇,不仅能够解决氢气大规模制备、成本、储存运输安全性等问题,而且能够利用发动机的废气余热,提高燃油经济性,同时能够实现煤炭资源的清洁利用。层流燃烧速度从根本上影响着可燃混合气着火极限、着火延迟等燃烧特性,是影响发动机缸内燃烧过程的重要因素,要深入理解燃烧过程,首先就要对燃料的层流燃烧特性有正确的理解。本文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高效清洁增压直喷汽油机开发及产业化应用”子课题“先进燃烧系统开发研究”资助下,针对以甲醇裂解气为代表的合成气,系统地进行了天然气-合成气掺混燃料预混层流燃烧特性的研究。
  首先建立了定容燃烧实验系统,其由定容燃烧弹弹体、纹影及高速图像采集系统、进排气及燃料供给系统、控制系统、点火系统以及燃烧压力数据采集及分析系统六部分组成。通过与现有文献数据的对比实验验证了本文定容燃烧实验系统获取数据的可靠性。
  基于定容燃烧实验系统研究了不同甲醇裂解气体积分数时CH4-DM-air混合气预混层流燃烧特性。随甲醇裂解气体积分数的增大CH4-DM-air混合气层流火焰的绝热火焰温度与热扩散率均对层流燃烧速度增大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明显提升CH4-DM-air混合气层流燃烧速度。CH4-DM-air混合气马克斯坦长度随甲醇裂解气体积分数的增大单调减小,且其减小幅度随甲醇裂解气体积分数的增大明显扩大。对于稀混合气,火焰厚度是主导火焰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随甲醇裂解气体积分数的增大火焰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与热力学不稳定性均增强,火焰趋于不稳定。对于当量比混合气和浓混合气,火焰不稳定性主要由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主导,而火焰厚度对于火焰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起主导作用,随甲醇裂解气体积分数的增大,火焰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增强,使火焰趋于不稳定。
  基于定容燃烧实验系统研究了初始条件时CH4-DM-air混合气预混层流燃烧特性。随初始温度的升高,绝热火焰温度与热扩散率均明显增大,使CH4-DM-air混合气层流燃烧速度随初始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马克斯坦长度随初始温度的增大变化不明显。不同初始温度时,CH4-DM-air混合气热力学不稳定性与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均无明显变化,从而使火焰不稳定性对初始温度的变化不敏感。随初始压力的升高,热扩散率随初始压力的升高而出现较大幅度的降低,使CH4-DM-air混合气层流燃烧速度随初始压力的升高而降低。马克斯坦长度随初始压力的升高明显减小。不同初始压力时CH4-DM-air混合气火焰不稳定性由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主导,火焰厚度的减小与热力学膨胀比的增大共同作用,从而使火焰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增强,使火焰随初始压力的升高趋于不稳定。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推导了能够实现大部分工况点层流燃烧速度预测的公式。
  基于定容燃烧实验系统研究了不同稀释气种类与稀释气体积分数时CH4-DM-diluent-air混合气预混层流燃烧特性。稀释气使绝热火焰温度与热扩散率降低是CH4-DM-diluent-air混合气层流燃烧速度降低的主要原因。由于CO2对绝热火焰温度与热扩散率的降低作用明显强于N2,因此稀释气体CO2对层流燃烧速度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N2。随稀释气体积分数的增大,CH4-DM-diluent-air混合气马克斯坦长度略有减小,N2作为稀释气体对火焰不稳定性的增强作用要弱于CO2。CO2稀释与N2稀释相比,CO2稀释时对热力学不稳定性的增强作用强于N2,而对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的抑制作用强于N2,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使火焰不稳定性对稀释气种类的变化不敏感。随稀释气体积分数的增大,以有效刘易斯数为代表的热力学不稳定性增强,而由火焰厚度与热力学膨胀比决定的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被抑制,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使火焰不稳定性对稀释气体积分数的变化不敏感。
  基于化学反应动力学软件CHEMKIN结合GRI-Mech3.0化学反应机理进行了CH4-DM混合燃料一维平面预混火焰化学反应动力学模拟计算,对基元反应敏感性、反应速率以及自由基特性进行了分析,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层面深入分析了不同条件下层流燃烧速度变化的根本原因。R38是燃烧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链分支反应,R35和R52是燃烧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链终止反应。随甲醇裂解气体积分数的增大链分支反应R84最大反应速率增长率远大于其他反应,使层流燃烧速度增大。随初始温度的升高链分支反应反应速率的升高将增加自由基浓度,使层流燃烧速度增大。随初始压力的升高链终止反应的最大反应速率增长率明显高于链分支反应,对层流燃烧速度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稀释气体积分数的增大链分支反应速率更大的降低和链终止反应速率更小的降低将明显减少自由基浓度,对层流燃烧速度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CO2稀释时最大反应速率降低率高于N2稀释。
其他文献
自1998年蔡智恒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发表至今,网络小说的写作内容和创作方法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传统纸质小说差异较大。网络小说的创作受到市场和读者的双重影响,网络小说创作者逐步在创作中采用一系列技术套路来控制故事走向,使网络小说创作呈现出工厂式生产的特点。本文从网络小说创作中运用的技术模式出发,结合现阶段虚构小说文本的写作策略分析,力求走进网络小说的生产现场。以网络玄幻小说创作模式分析为例,本
学位
学界关于扬雄思想、作品的讨论成果斐然,但扬雄文集的研究却鲜有专文讨论。扬雄涉猎经史,著述弘富,加之历史上的扬雄文集属于他编,各本在篇卷目次,文字内容等方面并不统一,因此其文集的编撰和流传极具复杂性,而扬雄文集作为《四库全书》唯一收录的西汉别集,又倍增其特殊性。事实上,扬雄文集的流变过程不仅体现其自身的发展特点,更反映了多数先唐文集特别是汉魏文集在编撰和流传方面的共同之处。论文以扬雄文集为研究对象,
学位
抗战时期是老舍文学创作的重要阶段。本文以老舍抗战时期的文学创作为研究对象,从抗战与文学相结合的角度着手分析该时期老舍的文学创作在题材、体裁、叙事的变化,并分析其产生这一系列转变的原因。抗战时期的文化背景只对老舍的文学创作提出了宏观要求,并没有指明如何改变。因此,抗战时期老舍文学创作中的一系列变化是他积极迎合抗战且坚守文学园地的结果。  本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  绪论部分主要是对学界已
学位
清末民初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发展的过渡时期,也是北京话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本文以旗人于18世纪90年代至19世纪20年代创作的京味儿小说和杂评为语料,考察该时期的北京话程度副词。程度副词作为副词的次类,其内部成员也同副词的内部成员一样,虽有共性,但也具有较强的个性。本文主要通过对程度副词进行细致地分类描写,基于语言事实总结归纳出清末民初时期的程度副词在句法语义等各角度的语言规律。  本文主要分为五
学位
费列特·奥尔罕·帕慕克(Ferit Orhan Pamuk,1952-)是当代土耳其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赋予了帕慕克世界性的眼光,在这种文化背景影响下,身份问题成为他作品的主旋律。《寂静的房子》(Silent House)是帕慕克的第二部小说,蕴含着作家对于个人身份和民族身份的思考。现有的研究主要涉及《寂静的房子》的家族主题及叙事策略,较少涉及人物形象。基于此,本论文将运用文化
小黄花茶(Camellia luteoflora Li ex H. T. Chang),为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隶属于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小黄花茶组(Sect. Luteoflora),为我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主要分布于贵州赤水金沙沟、四洞沟的狭窄区域及四川古蔺县桂花镇。近年来,随着小黄花茶居群周边竹类的无性繁殖扩张和原始生境的破碎化,居群规模及个体数量呈急剧变小和减
学位
杨树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为广泛的经济林木之一,它不仅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生态和环境保护等领域,而且作为模式树种应用于木本植物遗传转化和分子机制研究。杨树作为重要的速生树种,是木材的主要来源。木材的主要成分包括木质素(Lignin)、纤维素(Cellulose)和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其中木质素是影响木材材性关键的成分之一。然而杨树中木质素生物合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阐明杨树中木质
学位
木材作为主要的建筑、家具和生物质能源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与人类生活。木材主要由茎的次生木质部发育而来,而在细胞层面上则主要由植物细胞壁组成。而植物细胞壁则主要由初生壁和次生壁组成,其中次生壁积累的生物质占植物生物质总量的绝大部分,所以理解和研究植物次生细胞壁生物合成机理,不仅对植物次生发育的基础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为选育符合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的林木新品种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十年的研究
学位
结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居高不下,也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因此阐明结肠癌发病的分子机制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结肠癌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由DNA结合蛋白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DNA binding1,ID1)基因转录翻译出的Id1蛋白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异常高表达,与癌症的侵袭性及患者不良临床预后相关。增强子是指能够增强启动子活性从而增加基因转录频率的DNA序列,近年来大量研
学位
10万立方米变壁厚浮顶储罐广泛用于石油和化工领域的油气储存,为便于储存和运输,大型储罐多建造在沿海沿江地区,这就会导致储罐产生不同程度的沉降变形,其中尤以罐周的不均匀沉降对储罐结构的影响最为严重。研究使用先进的在线监测技术对大型储罐罐周不均匀沉降进行实时监测,获得了现场实际沉降数据,结合新提出的储罐基础沉降预测方法,利用傅里叶级数展开对沉降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到谐波拟合曲线,并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