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的作用,就是让不同的族群的人们有机会了解并理解彼此。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就是其中一种最具代表性和深度的方式。本文就从这个角度展开了讨论。本文以近些年火遍全球的美国作家丹·布朗的小说《天使与魔鬼》的汉译为例,集中探讨了其中涉及的大量丰富的文化问题。以此为出发点,专门研究了在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供目的语国家的读者阅读时,如何能既让目的语读者理解原语的内容,又不丢失原语的文化特点。毕竟,因为世界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有些文化流行得快,被接受程度更高。相比较于他们,而有些文化则更加默默无闻。所以,在本文中,作者通过对作者、译者、这本小说的相关研究,以及涉及到的理论问题的回顾,通过厚重翻译和副文本两种理论,将厚重翻译理论的概念通过明确的副文本理论的操作步骤来实现,以具体实例,分析了如何让中国的读者通过翻译的译本既能理解西方社会的文明,又不会丢失这些文化特点、内涵和歪曲了作者的初衷。同时,以此为基础,也尝试列出了七条给翻译作品加注的原则:何种作品该加注?一部作品里,什么内容改被加注?如何保持注释的准确性?译者在其中的作用?一条注释都有什么元素?译者需要和作者就作品定期沟通以及将被翻译作品的作者其他作品连起来系统分析比较。最后的结论部分,此论文还讨论了在这种交叉领域研究的视角下,研究的益处和局限性。